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清朝末期的海南竟有这么美!

※发布时间:2018-7-6 7:01:57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清末时期海口还有老照片留存?看到标题的朋友可能以为又被标题党骗了,那个年代,玩相机可是高大上的事情啊,海南这鸟不拉屎的地方还有这玩意吗?海南人文地理(微信号:hndili)的小编可以很负责地告诉你,没错!

  清咸丰八年(1858),清签订《天津条约》后,海口成为条约中的通商口岸,一批的海关官员和传教士来到海口工作和传教,他们用相机拍摄下了那时候的海南。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我们祖辈们生活的那片土地是什么样子的。直接上图吧!

  海口的法国馆,这是从得胜沙向北看去。根据《清末民初海口图》及《1933年海口市区全图》,法国馆在海甸河对岸,与新华北街大致相对,此建筑如今已经不存在。

  琼州海关楼,这显然是一座中式建筑,二层楼,有院落,楼上有一个大的平台,通风很好。这种水泥大平台的建筑方式又是西式的。院落前面的水沟应该是海甸河的支渠,可以撑小船直达海关门口。

  从北往南俯瞰海口街道,这条街应该就是现在老海口的南,可以看出当时还没有南洋式骑楼建筑。

  海南最好的桥, 这桥就在海口附近,具体不详,在日本人拍摄的图片和电影中仍能看到,也许是1950年以后被毁。

  海口与府城中间的亭子,这个亭子应该叫“五里亭”,在老海口南门向府城走大约5里的上,周围高低不平处应该是坟场。

  戴耳环的黎妇,耳环或铜或银,自幼戴,每长一岁,就加一环,直到成年。大耳环平时顶在头上,如同帽子。

  本文由 790游戏(www.790.kim)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