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对正确分析经济形势的几点认识

※发布时间:2017-9-25 18:15:38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理解质量演变和运动的本质在于理解与经济之间的协同关系,以及理解与经济间关系的动态变化如何适应整体经济增长的,最终服务于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各项政策的核心在于不断调适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既要在生态层面上发挥的积极作用,更要在经济层面上发挥经济调控的影响,让与经济的关系始终处在可控的边,并实现齐头并进。

  在当前情况下,根据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经济学理论,有必要对经济形势开展及时的分析和,对经济形势做出判断和预判,为下一步的政策提供依据。

  经济形势是一种对当前及中长期各种经济特征加以分析所形成的判断,是对与经济两方面工作进行“预期管理”的重要政策工具,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分。

  狭义上,经济形势是指在发展过程中,与经济之间存在的中长期演变关系,以及在特定发展阶段里短期内所呈现的各种经济特征。前者可以通过库兹涅茨曲线对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刻画,后者则直接来自年度(或半年度)定期公布的与经济指标,体现为相对静态的经济指标。与其他短期经济形势,譬如“宏观经济形势”相比,经济的静态分析主要侧重于短期内经济特征,相关研究较少,整个研究领域处于待开发的状态。

  广义上,除了基本经济特征之外,经济形势还包括对经济相关领域演变及其影响的分析和预判,包括各类与经济金融投资贸易等指标的变化,以及国内外各种相关政策的,其覆盖面较广,分析的难度也较高。要把握当前经济形势,需要重点对狭义经济形势进行分析。

  分析经济形势,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就是“当前经济形势究竟是向好还是趋坏”。这个问题的最大意义在于,对与经济关系特征的总结与评估有助于厘清当前与经济两方面政策的效果,有助于我们从经济发展的综合视角来审视与经济发展的政策效果及其演变趋势。

  以政策为例,我们既不能因为政策仅取得改善成效就加以肯定,也不能仅因为政策没有取得成效就加以否定。在经济形势的分析情境下,政策无疑是与经济增长政策共同发挥作用,无论是质量还是经济增长,都受到两方面政策因素的影响。只要总体上经济形势是向好的,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进,那么,与经济的政策就是相得益彰的;反之,则有加以调整的必要。

  在理论上,有大量研究分析了与经济的中长期关系及其演变,这类研究可以概括为“宏观经济学”,主要代表性研究是“库兹涅茨曲线”。该曲线刻画了经济体质量(污染排放量)与经济增长(收入水平)的演变关系。研究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质量会呈现出先抑后扬的态势,最后形成的曲线状似一个倒U,因而俗称“倒U型曲线”。

  库兹涅茨曲线为我们判断中长期的经济形势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其一,当前经济形势处在该曲线的哪个阶段,这代表了与经济之间关系的协调性。如果仍处在顶点前的“爬坡阶段”,此时质量下滑,经济持续增长,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有待改善;假如处于顶点后的“下坡”阶段,此时经济仍然持续增长,而质量也在改善,与经济良性互动。其二,库兹涅茨曲线的不同形状也代表了所处的不同经济形势,包括何时才能到达顶点、顶点的高度是多少等。这些也都意味着一个相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却有着迥异的经济含义,以及不同性质的经济走势。

  因此,一条库兹涅茨曲线有着非常丰富的经济信息,对研判经济形势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在于,即便通过库兹涅茨曲线的分析厘清了中长期的发展径,但经济形势的演变仍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这个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于短期内的经济关系变化。特别是受到短期经济政策影响,经济形势的发展仍然有可能出现变数。短期内经济政策的波动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从制度性变化到技术性变革等,都会对经济形势产生影响,进而波及库兹涅茨曲线的最终形状。

  也就是说,基于成熟市场经济体系下得出的经济关系,如果不进行相应本土化的修正,其研究结论极有可能是无法适用于不同经济体的,包括中国。对此,值得我们深入讨论的是,经济背后的既有体制机制在经济关系的演变中究竟发挥怎么样的作用?具体而言,与市场的关系、内部的部门架构、市场机制的完善程度等,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短期的各种经济政策,进而影响到经济形势的变化及。

  譬如,在经济关系的中长期演变中,理论研究认为实则是内生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也就是说,当经济发展处在不同阶段时,会在政策上自然而然地呈现出相应的特征,这一点无疑也适用于中国目前的情况。但是,问题在于,如果经济发展径和方式自身有着较大粘性,从而无法顺利摆脱传统发展模式,进入某种“发展陷阱”的危机,进而也就无法通过“内生性”的发展把发展的需要传递给领域,反而出现一种相反的情况,即经济发展需要政策的“压力”。

  这就意味着,有必要从外部着手,制定的政策,来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以及跨越“库兹涅茨曲线”顶点。此时,体现为主导型的政策就变得尤为重要,但这样的政策就有可能是超越某个经济发展阶段。这一区别体现在经济形势的分析上,就有可能得出与现有理论不同的结论。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7上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统计公报显示,“国民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更趋明显”,其中有几个重要特征:第一,经济持续中高速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3814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第二,结构继续优化,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3.5%、6.4%和7.7%。第三,工业生产加快,制造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9%。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1%和11.5%,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6.2和4.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12.2%和32.2%。

  同期,2017年8月14日,部通报了2017年上半年水形势,指出“全国水质量呈改善趋势,部分地区完成2017年水质目标难度较大”。具体表现为,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Ⅰ-Ⅲ类)水体比例为70.0%(2017年目标为68.3%),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使用功能(劣于Ⅴ类)水体比例为8.8%(2017年目标为8.4%),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

  8月16日,部发布2017年1月~7月空气质量状况,数据显示:“1月~7月, 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比例为76.6%,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45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PM10浓度为78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

  第一,中长期里,经济形势趋好。一方面,尽管当前污染排放继续增加,质量持续下滑,但在环保的高压态势下,质量在中长期有好转的趋势;另一方面,经济持续中高速增长,并在结构上继续优化。这表明,与经济关系的演变并未脱离经济积极互动的有效范围,仍然沿着库兹涅茨曲线的正常轨道前进,经济形势处在可控范围。

  第二,短期内,经济关系呈现“经济热、冷”的趋势,具体体现为经济的中高速增长给带来较大压力,特别是工业生产的反弹令承受较大压力,使得污染排放和质量并没有在环保高压下出现本质上的变化,部分指标、部分地区的质量甚至仍然继续恶化。

  第三,在经济关系演变中,发挥了绝对的主导作用。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有其合,但也要时刻注意和防范其中的风险,包括会否造成包括过度治理抑或消极治理等不可控的风险。在未来应该更加注重经济政策的应用,注重对市场治理工具的开发及设计,让治理真正内生于经济发展。

  第四,下一步,要紧密分析经济形势的变化,注意几个可能脱离正常轨道的趋势,包括“趋好,经济下行,且幅度过大”、“没有趋好,经济仍旧下行”、“没有趋好,经济上行,结构恶化”等,及时调整与经济政策,化解可能出现的风险。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