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不存在人文与社科谁占上风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7-12-1 18:25:53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在一些主流报刊上,我看到一种议论: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文学科的学者较多地走在时代的前列;90年代以后,社会科学的学者似乎显得更活跃一些。但是,到了当下,又出现了某种逆转的趋势:较之于社科学者,人文学者承担了某种相对重要的角色。原因在于,社会科学的根基都源于,具有强烈背景的社会科学与中国的本土经验不怎么对接,因而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

  这种判断可靠吗?应该怎样看待当代中国的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在当下及未来的中国,到底更需要人文学科,还是更需要社会科学?

  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的分野确实已成事实。现当代中国的人文学科,无论是文学、史学还是哲学,由于跟传统中国的学问都可以打通,因而从总体上显得更厚实一些。百年中国产生的经典著作,见之于人文学科的,远远多于见之于社会科学的。像陈寅恪、马一浮、钱锺书这样的大师级学者,都是人文学者。但在经济学、学、这些社会科学领域内,要找到与大师级人文学者比肩的学者,似乎还比较困难。主要原因是,文史之学在中国,底蕴深厚,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适宜于大学者的生长,这就像在肥沃的土地上,能够长出参天大树。反观以经济学、学、为代表的社会科学,能够与传统学问对接的内容,相对较少。传统中国当然有经济思想、思想、法律思想。但传统中国没有自觉的经济学、学、。这些社会科学的范式、体系、概念,确实都是20世纪初期从移植过来的。由于这个缘故,以及20世纪中国社会科学的实际情况,社会科学较之于人文学科,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社会科学的范式主要来源于,恐怕也不是社会科学面临的实质性问题。禅的根基在印度,也没有妨碍禅在中国历史上的极度兴盛。问题恐怕还在于,社会科学在中国的历史尚短,积淀不够,源出于的社会科学还没有实现与中国土壤之间严丝合缝的融合。现代学科体制中的社会科学,并不因为它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根源,它的作用就不能得到全面而有效的发挥。这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不能混为一谈。在这里,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在当代及未来的中国,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各自的作用是什么?各自能够做出的贡献又是什么?

  既然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的分野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性的事实,那么,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某些根本性的差异。大致说来,人文学科主要关乎“文明”,社会科学主要关乎“制度文明”。因此,人文学科包含的文学、历史、哲学,主要面向人的世界。文学关注的爱恨、美丑,史学关注的兴亡、衰荣,哲学关注的、存亡,其实都是性的内容。人文学科的普遍繁荣,将会直接人的世界,使之变得丰沛、充盈。

  至于社会科学,主要关心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无论是经济关系、关系、法律关系,其实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在度、多层面的交往关系中,有的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往,有的是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有的是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有的侧重于直接的经济利益,有的侧重于直接的,有的侧重于法律上的与义务。但归根到底,都涉及各种各样的利益。社会科学的价值,就在于优化各种各样的交往关系,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更加有效、有序、有度。当下的社会科学的范式虽然是从传过来的,但社会科学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分东方。只要能够促成更好的交往关系,那就是好的社会科学,否则就是不好的社会科学。

  因此,在当下及未来的中国,不存在“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哪个更占上风”的问题。对一个健康发展的共同体来说,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都是需要的。它们各有各的价值,各有各的作用,也各有各的边界。两者不能相互替代。没有人文学科的,社会可能过度的功利化,甚至鄙俗化(战国时代,就有这样的弊端);没有社会科学的支撑,社会可能普遍的空疏与(晚明时代,王学末流大行其道,是社会的重要根源),因此,应当促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的协调发展。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的界限也不是绝对清晰的,两者之间也有一些交叉与重叠之处,譬如,法哲学与哲学,既可以归属于人文学科,也可以归属于社会科学,两者之间的融和,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维度。

  从宝蕴楼到前三殿,从珍品文物到绝世技艺,中华传统文化拉近了两国元首之间的关系,更令这次举世瞩目的外事活动洋溢着东方文化的璀璨。【详细】

  文艺作品肩负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天然,对国民教育、文明创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起引领作用。【详细】

  中国合作共赢大方向,日渐参与到全球治理中来,以长远的眼光、务实的担当、真诚的合作,推进与的友好关系。【详细】

  中国梦一经提出,便如横空出世,响动神州。中国梦是时代的梦,也是历史的梦,是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新时代的映射和反映。【详细】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