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建设“生态、人文、新经济”绿色家园

※发布时间:2018-3-22 11:00:08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编者按】让我们畅想一下,到2049年,距离现在还有33年的会是什么模样?3月31日,由中国智库——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的专家们完成提交的《2049远景发展战略规划》勾勒出了这一未来的壮美景象。

  《规划》确立了2049年发展的总目标为生态、人文、新经济,并设计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8个战略径——生态立市、人文彰显、产业升级、旅游整合、人口聚集、市域空间、组合城市、交通。从今天起,本报将分9篇对《规划》进行逐一解析,让我们一起憧憬美好未来。

  2049年的,会是什么样子?市委周霁谈及2049远景战略规划时指出,方向比速度更重要。

  《2049远景发展战略规划》是这样描述2049年城市目标与愿景的——建设生态、人文、新经济,力争将建设成为一个更加生态的山水、更富魅力的人文空间、更加的新经济载体、更富品质的宜居生活,具有独特地域个性和较大国际影响力的绿色家园。

  在功能定位上,《规划》作了明确界定,要努力建设“五地”——生态崛起示范地、国际旅游目的地、文化传承地、新兴经济集聚地和宜居宜业新天地。

  在时序的把握上,《规划》提出,到2020年,的阶段目标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到2030年,发展成为国家生态名城;到2049年,建设成为国际交流目的地。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是全国城市规划研究、设计和学术信息中心。来自中国智库——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的专家分析认为,无论是世界公园、北方明珠北海道,还是国家公园门户盐湖城,生态、人文、新经济是国际生态文明地区实现绿色崛起的三大核心关键词;而在“两个百年”发展目标的下,未来是一个更加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是一个中华文化实现伟大复兴的时代,是一个我国积极迈进世界制造强国的时代。基于对国际生态文明地区发展经验的借鉴与国家“两个一百年”目标下的发展的研判,专家确定,生态、人文、新经济是我市未来发力的大方向。

  专家分析,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及传统的人文积淀,远景发展目标有一定基础。《规划》对目标的描绘令人神往:到那时,通过外修生态,将成为全国品质最佳的城市之一,城市不再挖山填塘,森林覆盖率持续上升;通过内修人文,将建设成为中华道都,武当山成为闻名世界的名山,游客和居民可以轻易接触到文化资源和文化活动;通过培育新经济,旅游业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支柱产业,将成为著名的度假休闲、健康疗养和公务旅游,国家会展会议、科技企业总部、健康养生医疗、运动休闲度假、民俗文化创意等多种新兴经济业态将在聚集。

  与人一样,城市也有梦想,也有愿景。到2049年,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究竟应该成为什么样子,设计者给出了清晰勾勒——

  到那时,将有一个更加生态的山水。作为全国生态版图中的一类地区和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未来的城市森林覆盖率将从现在的64.7%上升到80%以上,碳汇每年增加900万吨,林地覆盖率达到83%以上,水质常年保持在二类以上。可以想见,2049年的更加天朗气清、密林成荫、江清水澈。

  到那时,将有一个更加富有魅力的人文空间。中华道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全球武当武术展示培训等将会在这里建成;汉水文化、汽车文化、方国文化、沧浪文化等多元文化将在这里交会并蓄,竞相繁荣;人们身处博物馆之城、读书之城、科教之城、养生之城和武术之城,气质将更富。

  到那时,将有一个更加的新经济载体。有风景的地方就有新经济,2049年的,在新兴经济的培育方面,凭借其人居品质,将吸引国际会展会议、科技企业总部、健康养生医疗、运动休闲度假等多种新兴经济业态在此汇聚;在旅游业方面,将实现产业的多元延伸;在汽车业方面,生产的个性化、订单化、智能化和服务的云端化将成为现实。

  到那时,将有一个更富品质的宜居生活。2049年,将形成多层级的城市社区活动中心,居民拥有舒适的步行,公园面积大大增加,市民拥有多样参加文化活动的机会。

  到那时,将成为一个具有独特地域个性和较大国际影响力的绿色家园。届时,将建成中华道都,形成城市独特的内核;在生态立市的下,城市中公园绿地、江河湖泊与周边山体交相辉映,一座真正绿色城市可谓实至名归。

  一是生态崛起示范地。《规划》认为,应始终以生态为前提,承载起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与国家级核心水源地的重要功能。为此《规划》中提出,要构建区域的生态安全格局:合理与利用山体,严格划定生态红线地区;推行“伐一还一”的森林保育机制;控制滨水区开发比例;高水平建设“海绵城市”,让城市融入自然。与此同时,要积极提升生态资源品质,优化植被结构,提升森林覆盖率及有林地规模,培育高端水质输出产业,构筑蓝绿交融的生态格局,示范性建设郊野公园,形成“郊野有景、城中有园”的生态城市景象。

  二是国际旅游目的地。专家团队相信,凭借国际级旅游资源与服务产品,将可成为与地区相媲美的、吸引全球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汇聚、交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专家们认为,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应整合武当山国家公园区、丹江口天池国家公园区和高山林区国家公园区,并在三个国家公园区之间实现交通、信息、服务资源的联动共享;将武当山国家公园区和神农架原始森林、宜昌三峡风光、襄阳古城形成联动的整体,向西北对接西安、向西南对接重庆,向东北对接洛阳与郑州,向东南对接武汉,融入周边区域国际旅游圈的整体发展。

  三是文化传承地。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立足之本,以武当山为代表的文化已经成为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专家指出,作为祖庭的圣地将以深厚的文化和人文基底,成为中华文化伟大复兴中文化的核心传承地,成为维系全球华人的重要纽带,承担起传承中华民族基本文化基因的重要责任。为此,将建设成为中华道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全球武当武术展示培训与道法自然建设示范。

  四是新兴经济聚集地。专家们一致认为,有条件通过产业升级,营造适合新一代技术人员和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氛围,成为宜居宜业竞争力高、创新驱动能力强、而活跃的新兴经济聚集地。专家们给的是,一方面应不断推动产业升级,由现状要素驱动转向技术及创新驱动引领的后工业时代,积极谋划新经济1.0;另一方面,应创新优化创业创新,以科技与人力资本撬动新经济发展。

  五是宜居宜业新天地。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最本质的还是满足本地居民安居乐业的要求。专家们指出,应合理布局城市的生产、生活功能;建设生态社区,完善公共绿地系统和城市休闲空间;提高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的服务水平,完善文化设施;塑造多样化的,适合步行、停留、交流的城市品质空间。

  万丈高楼从地起,总目标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专家们认为,可以将2049年总目标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到2020年,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成为鄂豫陕渝四省市交界的中心城市,以汽车产业为主导,打造中华道都,对外强化武西复合交通廊道,对内建设聚心高速公网络。

  第二阶段,到2030年,向国家生态名城迈进。在汽车产业和智能制造业基础上培育新经济产业,建设若干独具特色的国家公园,推动十宜高铁建设,建设城市轨道。

  第三阶段,到2049年,发展目标是成为国际交流的目的地。在产业方面,强调多元驱动,国家公园体系建设成熟,在交通建设方面,构建起“襄十宜”成长三角。

  历史上,“枕秦巴、控川陕、撬豫鄂”,其战略地位不可小觑。那么,到2049年的区域格局会是什么样呢?

  《规划》认为,从职能上看,未来工业应链接郑州、武汉,服务业链接重庆、西安,积极建设“两、两中心”——区域智能制造和区域职业教育;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和区域商贸物流中心。

  从旅游格局看,应链接西安,融入国际旅游格局;链接郑州、洛阳,构建武当——少林传统文化旅游线;链接神农架、宜昌,构建“两山(武当山与神农架)、两江(长江和汉江)”的山水历史旅游线。

  《规划》特别提出,要在新一轮国家战略格局调整的背景下,积极构筑“襄十宜”成长三角,从廊道支撑上,规划建设襄阳——(包括武西高铁、至西安普铁和武当山机场)、——神农架——宜昌(包括十宜高铁和运十宜铁)、宜昌——兴山——襄阳形成高铁(包括郑万高铁和襄宜高铁)、高速、机场、普铁多种交通网。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