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杨胜刚教授研究团队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 解释中国经济“脱实向虚”之谜

※发布时间:2018-8-22 20:01:31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跳蛋门事件完整照片近日,我校金融与统计学院杨胜刚教授与其博士生阳旸同学共同完成的学术论文《资产短缺与实体经济发展:基于中国区域视角》在国内最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7期上发表。 这篇长达23000字的论文第一次从“资产短缺”的新视角,系统研究了中国虚实经济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为解释当前资金“脱实向虚”成因找到了现实依据,也创新性回答了全社会高度关注的虚实经济结构性问题与金融安全问题。 该研究提出:中国经济经过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告别了“商品短缺”,但是快速的金融市场化并未改变“储蓄过剩”和“资产短缺”的局面。资产短缺成了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资产短缺了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反映了金融资产需求与金融资产供给短缺、低效之间的矛盾,成为经济新常态时代下与商品过剩并存的另一个发展失衡难题。 在研究中,该研究引入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方法(2SLS)和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方法(IVQR),检验资产短缺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了区域性资产短缺与实体经济发展呈显著负相关,且其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的观点。 该研究既在理论层面实现了学术创新,也在政策层面为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我国长期存在金融与过剩储蓄的问题,未来很长时期内,资产短缺与低物价、“脱实向虚”共存的现象可能将持续存在,货币政策调控虚实经济结构与发展关系的有效性会面临很大的阻碍。因此,解决资产短缺问题,就是加速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增强金融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应高度关注资产短缺,将金融稳定纳入货币政策制定与审慎监管的框架,加大金融资产的有效供给,以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共生共荣。

  本文由 恒宇国际(www.neivn.cn)整理发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