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未来的医疗是什么样?患者更有地位上升科技与人文交汇

※发布时间:2018-12-7 15:33:18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国民党八大金刚

  “医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需要关注的话题。无论是生物基因技术、信息技术还是人工智能都给医疗行业带来了异常广阔的想象空间,而普通人 在“大数据时代”,也可以轻易地获取到自己的身体密码。那么身处这样一个空前幸运的时代,医疗会什么样的可能性? 医生与“患者”的身份下又会有怎样的关系演变?这是医疗从业者和普通人都需要关心的问题。

  7月17日,国内科技前沿类书籍出版商湛庐文化联合树兰医疗,举行了一场“未来医疗”沙龙,借助其新书《未来医疗》和《最好的抉择》出版之际,邀请医疗行业专家和互联网医疗行业代表一起畅想未来的医疗场景,也与现场观众一起分享当前的医疗中需要面对的挑战和变革。

  虽然医疗在如今仍然是人们难以满意的话题,但每个人都无法怀疑或否认,在这个世纪初的飞速迭代的科技与信息技术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超乎想象的伟大变革。基因可以、组织可以合成,甚至头颅可以冷冻期待将来的“复活”……而对普通人来说,未来的医疗会是什么样子,则需要更多行业内人思考和行动。

  《未来医疗》,树兰医疗CEO郑杰提到一个富有代表性的变化--随着医疗行业也进入大数据时代,患者的地位在上升。而实质上,《未来医疗》的作者埃里克·托普也认为,未来的医疗,是更为的医疗。在更早以前,医生是神圣的存在,对患者是家长式的权威,但随着患者身体信息数据的透明化,医生的决策将越来越取决于患者的知情和授权。这对国内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来说是一个,也是矛盾缓和的希望。

  不管是普通人通过智能设备获取得到的各项数据,还是医疗机构的一些数据,都将成为更透明的参考指标。协和医院骨科副教授余可谊,长期致力于在新普及医疗知识并曾发起医辽界的“零”呼吁。他认为数据的、共享是一个大的趋势,很难抵挡,只能在保持公平性、科学性的前提下适应它。

  如最近像克利夫兰、阜外医院公布了自己的手术量,阜外医院排名中国第一,克利夫兰世界第一,公开他们的心脏手术数量,死亡率、感染率、再手术率等。这使得人们在面对疾病时有更好的参照物去作出选择,正如《未来医疗》的英文书名一样:未来的医疗就在你的手中。

  但是医疗就是未来的灵丹妙药吗?北大医学部医学人文研究院教授王一方对此提出了疑问,他认为一个悖论是,医学技术越来越专业化的今天,病人有没有能力去判断和辅助决策是个难题。医生的专门化和病人的非专门化,使得“医疗”可能面临更多的。

  一方面患者更为关心自己的身体,但又对自身的状况没有足够的了解。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专家顾卫红说认为,绝大部分中国的患者对医生还是过度依赖,举个简单的例子,好多病人吃了好几年的药,到门诊问吃了什么药?他说不出药的名字来。

  同时,大众的医疗观也有问题,就是知道住好医院、吃好药、看好医生,感冒都要到协和医院去看。这其实是对痛苦和死亡的完全不接纳。王一方认为,今天中国人的很多非正常死亡,最后以打医生、告医院结束。这种死亡的国民性下,仅仅通过大数据支撑去进行医疗,结果可能播下的是龙种,收获是跳蚤。未来的医疗模式,需要我们的观、观、医疗观、健康观都有所转变。

  为《未来医疗》作序的中国心脏联盟胡大一认为,我们的医疗决策流程,仍然是医者一家之言,“同病异治”以及患者的选择权还需要很长的要走。互联网时代的医疗信息发布也是杂乱无章,既涉及各方利益的博弈,又全是坏消息,一个普通患者网上找信息,可能越找越恐惧。 而我们又有“技术”的问题,把现代的生物技术说得非常传奇、神奇。在医疗中喜新厌旧、嫌贫爱富,大家都用成本最高、最新的技术,由此又带来过度医疗的问题。

  胡大一说,很多时候,我们与其和病为敌,不如学会和它为伴。他现在尝试做慢病管理,不是传统的医生等人得病、坐堂行医,而是变成主动为没得病的人提供健康信息,对高危的人提供指导,对已经得病的人来提供帮助、康复和预防疾病复发,胡大一说把它叫做医疗的4S店。与此相配套,改变单纯用生物技术治病的模式,重视行为干预。因为个人健康50%的权重来自于行为,真正病后的医疗是成本最高的。

  一百年前奥斯勒有一句名言:医学是不确定的科学,是可能性的艺术。医疗发展到今天,仍然可以用这句话来形容。只不过,在埃里克·托普设想的“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时代, 医学的可能性需要靠医生和患者共同参与来塑造。

  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