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迷人湖习总在视察广东时要求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等方面出新出彩。如今,文化在未来的城市竞争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提升广州城市文化综合实力,激发老城市新活力,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广州自身的文化资源,而其中的代表莫过于广府文化遗产。近日,本报记者就与传承广府文化等相关问题,专访了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曾大兴教授。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广府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文学地理学会会长,广东省及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曾大兴:岭南、广府实际上都是地域名词,从地理范围来看,广府文化是从属于岭南文化的,而广州则是广府范围内的一个行政区域。所以,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三者的联系,广府文化是岭南文化的一部分,而广州文化则是广府文化的一部分。广州的重要性在于它一直是岭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如今已是国家中心城市),也是广府文化的中心地,不仅对周围地区起到辐射引领作用,也是岭南文化中的代表。所以,如今一提到岭南文化,许多人马上想到的就是“喝早茶、看粤剧”,这些其实都是广府文化的内容。
曾大兴:广府文化是一种很有生命力的文化,它与我们今天的生活密切相关。广府文化本身是在不断发展的,它既传统又现代。它的传统性不仅体现在语言、民俗和饮食等方面,也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审美观、为人处事的态度等方面,但它也不是一味地传统,而是不断地吸收海外文化中的先进成分,不断地发展并丰富自身,因此它又具有现代性。广府文化既是一种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又是一种活生生的、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现代文化。
提到文化遗产,一般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看得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看不见”的。对待广府文化遗产,既要传承“看得见”的,又要传承“看不见”的。也就是说,不仅要古迹、藏品等“看得见”的物质文化遗产,又要粤语、粤曲、广东音乐、各种手工技艺、某些传统观念等“看不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曾大兴:事实上,在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的今天,广府文化地区不仅保留了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也保留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粤语、饮食习俗、婚嫁习俗、人际交往方面的观念与习俗等等,特别是在传统节日例如冬至、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的传承与发展上,广府文化地区是做得很好的。例如每年端午节的扒龙舟,已不单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民俗,而且成了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体育比赛项目。
但是,也有一些广府人对自己的文化缺乏系统认识、缺乏自信。他们缺乏一种比较的眼光,不清楚自己的文化究竟有何特色,在全国众多的地域文化中处于什么地位,有的人甚至会认同广州是个“文化沙漠”的说法。我认为,这才是广府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曾大兴: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要求,实际上传递出一个信息——愈是现代化程度比较高的地区,愈要注重传统文化。传统是我们的昨天,没有昨天怎么会有今天?没有今天怎么会有明天呢?没有传统,就没有底蕴与根基。同理,没有传统的创新,就没有今天的活力与明天的发展。其实,老与新的关系在于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守旧”与创新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只有珍视传统,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这种创新才是有内涵、有品位、有生命力的。
曾大兴:建筑是城市文化给人们的第一印象。人们认识一个城市的传统文化,往往是从一个城市的历史建筑开始的。历史建筑既包括古建筑,也包括近现代建筑。城市的历史建筑,就是留住城市的记忆。要留下城市的记忆,就要对广州的历史建筑予以。例如把一些二十世纪五十、六十、七十年代建的厂房成文创园地,就是对工业遗产的和再利用。这种和再利用,也正是在留住一个城市的记忆,便于人们记住乡愁。
城市的记忆也好,乡愁也好,都是一些“看不见”的东西,都是层面的东西。它需要“看得见”的东西也就是物质的东西来承载的。如果城市的历史建筑都被了,那么城市的记忆,人们的乡愁就没有依托了。
曾大兴:首先,广州人要真正了解自己的文化,了解自己的历史,要知道前人都做过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而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和历史的结晶,要了解过去,文化遗产常重要的。有才会有传承,有传承才会有创新。
其次,要增强文化自信。广府文化既传统又现代,既又包容。广府文化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丰富多彩的、都是富有生命力的。要通过宣传、介绍和普及,让更多人参与对广府文化的讨论,增强文化的自觉与自信,从而更积极地承担起传承、、建设广府文化的责任。
第三,要增强文化产品、文化的厚重感。广府文化是一种轻质型的文化,其主要局限在于不够厚重。广州要建设文化强市,成为区域文化中心,除了认识自身的文化优势、坚定文化自信外,还必须在文化产品、文化的厚重性方面下功夫。因为没有文化的长期积累,没有厚重的文化,也就缺乏自主创新的后劲。而文化的厚重感是需要时间来打磨的,浮躁不得,投机不得。比如耗时10年出版的《广州大典》,就离不开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的。此外,要克服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对文化建设的影响,还需要营造良好的文创氛围,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让文创工作者静下心来做原创,打造文化精品。
最后,要把传统与现代结合好。传统与现代并不一定对立,反而可以有机结合。要在加深对传统文化了解的基础上,寻找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切合点。比如广州花都有一个灰塑研究院,把灰塑这种传统的建筑材料做成了手信,做成了大众喜欢的文创产品。这个切合点是什么呢?就是大众喜欢。如果大众不喜欢,只是少数人喜欢,这种就难以实现。这也说明对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活态传承,也就是通过生产和消费来传承。文化遗产进入生产与消费领域,才是有生命力的,不然就只能成为博物馆里的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