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在时间长河的洗礼中闪耀着新的光彩

※发布时间:2021-1-28 14:30:57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民俗也随之呈现出度、立体化特征,展现出生动、活态的变化,积极适应当下新的时代语境,构建新的生活节奏

  随着媒介技术发展,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渐趋多样、渠道日益丰富,不同群体、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彼此交流、相互对话,融入中华民族共有的家园

  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民俗文化并未停留在时光中,成为古老的“过去”,而是以主动的姿态呼应时代、生活,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提供经验和情感的纽带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民俗文化呈现新的样态,让蕴含其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不断激活,展现出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文化面貌与审美风貌。

  民俗是社会群体在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象。民俗文化是一种生活文化,它与人们所处的自然、人文历史紧密相关。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的节日文化、日常饮食等风俗趣尚各不相同。云贵川气候潮湿爱酸辣,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喜腌制菜品;端午包粽子、划龙舟,中秋团圆赏月,重阳敬老登高等等,这些民俗文化代代传承,造就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和人文品格。优秀民俗文化,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着重要意义。

  当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民俗也随之呈现出度、立体化特征,展现出生动、活态的变化。过去的春节,全家围着火塘听长辈讲故事,一起张罗丰盛的年夜饭,亲朋好友间互相走访拜年;随着电视文化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年俗增加了全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通过电话短信拜年等内容;当下,人们在社交中祝福点赞、发送电子红包、制作拜年表情包、发布拜年短视频。虽然年俗形式发生变化,但阖家团聚、共享天伦、祈福新年的春节文化内核并没有改变。再比如清明时节,不少人选择在专有网络空间寄托对故去亲人的思念,传统节日内涵在虚拟空间中得以传达。

  民俗文化增添新的时代内涵。民俗能够表现新的时代语境,构建新的生活节奏,具有流动性。比如,每逢“双11”,电商交易呈现火爆景象,网络购物节已经成为大众熟知甚至延伸至海外的新民俗。这种新民俗的产生,与居民消费升级、互联网蓬勃兴起的进程同步,反映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景象。

  不久前,一场规模较大的直播活动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手艺人。他们当中不仅有蛋雕、泥人等非遗传承人,还有小吃厨师、面点师傅。“我小时候就喜欢这些手艺。”“我闻到了家乡的味道。”直播间里观众们踊跃互动,似乎回到故乡,共同的文化记忆被。随着媒介技术发展,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渐趋多样、渠道日益丰富。文化体验类节目《2018中国记忆》探寻二十四节气和百姓生活之间的关系,通过记录影像呈现文化体验,开展线上活动,立体展现立春打春牛、春分酿酒拌醋、谷雨牡丹花会、立夏尝三鲜等节气仪式。这种极具沉浸感和互动性的表现形式,突破了传统民俗的时空,实现了“在场”与“不在场”的妙合、历史与当下的连缀,观众们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可以说,新的媒介形式让不同群体、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彼此交流、相互对话,融入中华民族共有的家园。

  民俗的主体更加丰富,民俗的接受者同时成为民俗的创造者和者。近年来网络兴起“共创新风俗画”:创作者将传统文化与网络元素相结合,勾勒出市井风俗画的框架,然后邀请普通人在屏幕上创作,共同参与到民风民俗的讲述中。这样的形式融观看、参与、体验为一体,令人兴致盎然。再如,转发锦鲤图案祈福也成为人们乐于参与的新民俗活动。一些传统吉祥符号,经由简单的动手转发,被赋予新的生气,在时间长河的洗礼中闪耀着新的光彩。

  民俗作为的外化,存于日常的器物、技艺、仪式制度中,“日用而不觉”。现代社会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但是节日、仪式、图案、符号中所蕴含的深层文化记忆和独特的审美符号依然持续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民俗的方式、渠道渐趋丰富多样,民俗的创造、传承、接受交融交汇,让传统民俗在新的时代有了诠释空间。

  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民俗文化并未停留在时光中,成为古老的“过去”,而是融入新的时代生活,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当代表达。一方面,民俗文化继续发挥凝聚、、审美等功能,通过仪式潜移默化地强化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的传统;乡规民约则起到引导群众行为、社会新风尚的作用;节庆民俗中如节日服饰、美食、文化符号等,对大众产生悦耳悦目、怡情养性的作用。另一方面,民俗文化紧跟时代发展,在传承中有所创新。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改善、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增强,人们愈发关注层面的收获,主动调适传统民俗,使其逐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情境。在此过程中,人们重新审视和发现传统民俗事象的价值,如更加注重对团圆与幸福的追求,营造欢喜、安宁、温暖的氛围,在民俗中进一步强化文化认同。

  纹身的忌讳和讲究

  民俗具有重要的文化熏染和社会凝聚作用。衣食住行、传统节日、生活礼仪、民间故事和谚语等物质、社会、、语言民俗,蕴含着中华民族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方面的丰富知识和实践经验。在社会信息化的今天,这些知识和经验的场域、方式、主体发生显著变化,并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不断充实、丰富,新民俗随之积淀下来,成为集体记忆。这些新的民俗事象,延续民俗文化所包含的文化脉络、历史记忆,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可以说,优秀民俗文化既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财富,也是当代中国风貌、中国的文化象征。

  今天,生生不息、鲜活灵动的民俗文化在媒介助力下得以全面、有效地表达和。民间话语表述及审美趣味了共同的文化记忆,通过声音、文字、影像、超文本链接、云技术,民俗文化以主动的姿态生活、呼应时代,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提供了经验和情感的纽带。

  随着媒介技术发展,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渐趋多样、渠道日益丰富,不同群体、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彼此交流、相互对话,融入中华民族共有的家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