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1-3-4 4:07:14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丰富多彩的贵州有两样东西特别珍贵:一个是生态,一个是民族文化。而这两个“宝贝”资源在黔东南最为富集。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构成一个民族的重要元素,是民族的家园和支柱,也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给民族传统文化带来了一定冲击,外加一些基层地方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工作不到位,导致民族传统文化在发展中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民族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化。现代化改变了民族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比如交通运输工具,过去靠牛车、马车、木船、肩挑背驮,现在是飞机、高铁,出门开私家车或者打的、坐公交车。现代化之后,形成了的新的文化形态,对原有的民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冲击。

  二是民族传统文化向往城镇化。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与传统农村生活方式不同,城市化生活有许多新形态。城市人说“城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不适宜居住和生活”,但是谁都不愿意回到农村去。而农村人则说“好山好水好空气加上好休闲”。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村寨在历史文脉与发展现代生活之间产生了严重的矛盾。村寨是传统生活和生产方式的产物,许多少数民族群众向往现代生活方式,因此,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村寨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正在逐步消失。如何在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村寨的同时,又要让少数民族幸福地过上现代文明幸福生活,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三是民族传统文化进入信息化。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传真、电视、电脑、手机、银行服务、超市收银、公交车刷卡等,对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比如,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写信了,都改用手机发信息。还有,过去去商店购买大件东西要带上许多钞票,现在微信或刷卡就可以付钱了,甚至可以坐在家里直接网购,有人送货上门。过去看新闻还得等到晚上播放《》,现在全世界重大新闻,都可以很快在网络上看到。这些靠什么,靠的就是信息化。信息化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有重大影响的。例如,信息化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呈现出以下种现象:部分少数民族语言基本失去了交际的功能,如贵州黔东南黄平的苗语、革家等民族的语言;一些少数民族语言已面临濒危,如贵州省黄平县苗族语言,据不完全统计,以前苗族人一般使用苗族语言说话的人约占整个苗族人数的90%以上,面现在下降到50%以下,特别是80和90年代的年轻人,在用语中苗族语言只占到50%,有50%是用汉族语言的,有的甚至苗语都不会说了。一些苗族部份语言已露濒危之势,一些苗族语言虽然还具有完整的语言功能,但是使用范围已经开始萎缩;许多现代信息的传输工具使用的是汉字,久而久之,苗族语言的使用有可能遭受“”。

  四是民族传统文化步入商品化。现在,文化也可以变成商品。物质形态的文化可以出售,比如少数民族特色工艺品;一些非物质形态的文化也可以出售,比如少数民族歌舞表演作品。当一切东西都可以变成商品的时候,许多传统的但不能马上变现的东西,可能就会逐步消失了。

  五是民族传统文化逐步边缘化。物质消费已经全球化。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生产的好产品,几乎都可以通过贸易买得到。文化消费也已经全球化,只要你喜欢,也可以购买。如美国、韩国电视剧、欧美油画、日本漫画等。我们的民族文化也可以走出国门,世界。比如民族歌舞,贵州黄平苗族歌后阿又朵的苗歌飞进维也纳,苗族、侗族蜡染、侗族大歌走进法国日本等。消费的全球化,一方面丰富了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带来了冲击,许多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被现代文化替换、淘汰,结果就是逐步消失。

  一是不到位。一些地方对民族文化重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与发展支持的力度不够。

  二是经费投入不到位。虽然有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但是缺乏具体的应对措施,国家的财政投入不足,导致民族地区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

  三是人才培育不到位。民族文化的传承人才不足,后继乏人,主要是因为部分少数民族青年群众受现代文化的影响,不愿意传承传统文化,更愿意接受时尚文化。

  四是执行政策不到位。国家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法律法规虽然是有,但是不好具体操作,不好具体落实。综上所述,说具体点就是:人、财、物、场地不足,具体表现是缺人、缺钱、缺载体、缺场所。

  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尊重和少数民族文化,扶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鼓励各民族加强文化交流。对事物认识的高度决定工作水平的高度。对民族文化认识的程度,决定对民族文化所采取的工作措施,最终决定民族文化发展的效果。

  (一)提高和发展民族文化的认识。民族传统文化对一个民族至关重要,历史是民族的根,文化是民族的魂。民族文化承载着这个民族从形成发展延续到今天的一切,民族文化是民族之灵魂、民族之根脉,民族之纽带、民族之智慧、民族之文明和民族之。民族文化就是民族之根、民族之魂,传承民族文化就是传承民族之血脉。

  (二)正确处理好、传承与发展的关系。不是什么都不能改变。如果讲苗知或侗话的人永远只能讲苗或侗话,不能讲普通话,这不行,也不利于民族的现代化发展。但发展也不是必须原貌,把原有的传统文化全砸掉。要有力,但也要有度,要看有无的价值,我们的是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各级必须采取相应措施。的职能,一要和尊重,各民族要相互尊重彼此的传统文化。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关于民族文化有过精辟的论述,他:“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男人断掌手相图解”意思是说,各民族都有优秀的传统文化,各民族要充分尊重、赞美、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各民族共同分享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单就文化而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独特的就越能走出大山、世界。二要加大经费投入,县级以上人民要加大投入加强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三要制定规章制度,要制定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实施细则,采取强有力措以、传承和发展。

  (四)大力培养培养民族文化人才。年轻一代都外出打工赚钱去了,谁来传承民族文化?贵州省黄平县从自身的条件出发,探索出了“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做法,从娃娃抓起,让学生从小就接触民族文化,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培养民族感情;做好民族文化收集整理,把民族文化编辑成书本,目前黄平县已经编辑了如《黄平常用苗族酒歌》《黄平苗族情歌》《黄平苗族恰包懂》和正在编写的《黄平现代苗歌精选》。实践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从内容和形式上在黔东南州来说都是一种创新,效果较好,值得总结,也值得其他地方借鉴。当然,“苗族文化进校园”是、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成功案例,是一种较好的形式,但这不是唯一的形式。此外,黄平县还成立了苗歌传承协会,组织协会苗族歌舞队员开展苗族歌舞进、进农村、进城市、进宾馆、进酒店等“唱苗族歌、跳苗族舞蹈”迎宾客活动,让、城市、农村、宾馆、饭店都传唱有正能量、鼓舞人的苗族歌曲,这也是一种较好培育民族文化人才的形式。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