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张北县蒙古族的由来及风俗习惯

※发布时间:2017-8-30 15:35:52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张北县位于高原的东南端,气候凉爽,水肥草美,古称“天闲刍牧之场”。加之地处大漠进出中原之交通要冲,自古以来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舞台。据《张北县志》记载,先后有鬼方、东胡、匈奴、乌桓、鲜卑等17个少数民族部落在张北一带繁衍生息。从元朝开始,历明、清及时期,有蒙古族、回族、满族先后迁入张北一带,并定居下来。各民族混合杂居,经过多年的交流融合形成了张北团结、奋进,及其特有的民族特色和风貌。现将我县少数民族由来及风俗习惯刊载如下,以飨读者。

  张北县的蒙古族历史悠久,是本县现有少数名族中最早入境的民族。据史料记载,张北地区在元、明时期均为蒙古族游牧和定牧的地方。明朝万历年间,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满族的前身),在其首领努尔哈赤的率领下强大起来,不断向外扩张,与蒙古族连年不断发生战争。经过三十多年的征战,到清太皇太极(努尔哈赤的儿子)时期,一度雄踞漠南坝上的察哈尔蒙古部的最后一个汗王林丹汗败走青海省,病故在那里。张北县境内的蒙古族也随之外迁,境内基本上处于无人烟的状态。清初,张北逐渐变为清王朝的官牧之地,以及王公贵族的马场。直到清康熙年间,张北再度成为察哈尔蒙古部的生息之地。

  康熙年间,南方的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个藩王起兵反清。这时驻牧在辽宁义州一带的蒙古察哈尔部也乘机反叛,被清王朝平息。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将蒙古察哈尔部由扎萨克旗改为总管旗,分为八个旗迁到宣化、大同边外驻牧。所谓“边外”, 朝阳搬家公司 兄弟搬家公司 兄弟搬家公司即承德、、大同以北的地区。这八个总管旗东起承德围场西境,和克什克腾,西到土默特地区东境。由东向西排列:正蓝旗、镶白旗、正白旗、镶黄旗(左翼四旗)、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右翼四旗)。张北县位于左翼四旗中的镶黄旗南部。

  前面提到清王朝将蒙古察哈尔部由扎萨克旗改为总管旗,这里的扎萨克旗和总管旗是何意,又有什么区别呢?下面略作赘述。

  首先说“旗”。旗不是蒙古族原有的体制。原来的蒙古族社会体制是按照其领地的大小设置,分别叫兀鲁思、土绵、鄂托克、爱玛克等,它们之间都有领属关系。满清兼并蒙古族以后,取消了这些区分和领属关系,在鄂托克和爱玛克这些小领地的基础上实行改编,建立新的组织——旗。这个旗具有双重性质,它既是清朝赐给旗内各级蒙古封建领主的领地,又是清朝国家行政体制中蒙古地区的基本行政、军事单位。

  蒙古地区的旗分为两类,一类是扎萨克旗。“扎萨克”是满语,汉意是“王公”的意思,所以又叫王公旗。其领主是皇封的,有固定的封地,有爵位和官品,有属众,有自主权,有会盟权,俗称“王爷”。这些领主享有,可以世袭,父子相传。扎萨克旗属清理藩院管辖,理藩院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民族事务管理委员会。

  另一类是总管旗。它是清平定蒙古族王公反叛后,将其部众安置在原地或迁往别地所建的旗。由于反叛,所以对其王公消爵,撤销其领主的领地和属众,收归清直接管辖,成为清的直属单位。设总管、副总管,由清的将军、都统、大臣领导,不实行会盟。总管旗的所有人员都为清朝皇室和服务。主要任务是放牧马匹和牛羊,生产肉食和奶食品,供皇室和享用。该旗男人都是兵丁,承担服兵役的义务。十八岁以上的男子为一等兵,叫“护军”,蒙语叫“白日”,每人每年饷银为二十四两白银。十八岁以下的男子(包括男婴)为二等兵,叫“马甲”, 蒙语叫“胡雅格”,每人每年的饷银为二十两白银。张北一带的察哈尔八旗都属于总管旗。

  蒙古族迁入张北一带时人数众多,曾经是这里的主体民族。但是在历史的发展中,其人数却逐渐减少, 美国签证 签证 美国研究生留学 高中留学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清控制其人口增长,消弱其影响而造成。清在蒙古地区大力推行,广建。起初由出资兴建,后转为民建官助,并提倡大户私建。当时张北县境内建有较大八座:头台庙(兆丰寺)、波罗素庙(寿康寺)、阿拉庙、达拉奇庙、波罗柴济庙、海流图庙(崇禧寺)、小庙子(寺)、德言庆庙。同时在蒙古人中家有三儿“一兵一僧一民”,“二僧一民”,“三僧更佳”;施行“僧兵不纳税、不义务”,“公养僧、公养兵、公养官家”等制度。当时“庙多僧众,人流如梭,佛事频繁,香火兴旺”。其结果既控制了蒙古人的增长,又其思想,其行为,达到了防止蒙古人再次“反叛”的目的。

  另一个原因是清晚期移民实边,开荒放垦所致。大批汉族人涌入县境,开垦草场;初,继往开来。由于生产条件改变,蒙古人无法适应,难以维持生计,致使他们相继迁移出境。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县境内的蒙古人逐年减少,直到现在仅有千余人。

  中华人民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城市联盟商标注册证 第4535480号客服热线 邮箱: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