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凤凰古城 遇见人民之美

※发布时间:2018-11-2 1:34:23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凤凰是一个多民族的县份,全县37万总人口,少数民族人口占70%以上。主要少数民族有苗族、土家族、回族、瑶族、壮族、满族、黎族、藏族、侗族、仡佬族以及水族等。其中苗族占全县总人口的54%,土家族占全县

  凤凰是一个多民族的县份,全县37万总人口,少数民族人口占70%以上。主要少数民族有苗族、土家族、回族、瑶族、壮族、满族、黎族、藏族、侗族、仡佬族以及水族等。其中苗族占全县总人口的54%,土家族占全县总人口的7%以上,回族仅占全县总人口的0.5%。

  苗族主要分布在山江、腊尔山、禾库、三拱桥、落潮井、廖家桥、阿拉营镇等l8个乡镇。苗族历史悠久,族史族源源远流长。他们最早生活在黄河流域,从事农耕文化。由于异族的和征伐,为了,他们从黄河流域往南大迁徙,离开了自己的故土,来到了称为“五溪蛮地”的僻乡穷壤,在这里定居下来,开发这块不毛的土地,繁衍生息,延续了自己的种族。苗族人勤劳勇敢,善良。苗族因历史原因,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他们的语言、广博深厚。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十分丰厚,他们的衣食住行、生产劳动、礼仪交往、婚丧嫁娶的习俗至今完整。是研究苗族历史及其生活的活资料。苗族人民聪明能干,多才多艺,他们丰富绚丽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给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采。

  苗族是一样的也是一个十分好客的民族。每当有稀客或者贵客来到苗寨的时候,往往都是全村出动来迎接。首先主人家会请客喝酒吃饭,往后主人家的兄弟姐妹、甚至房族、友邻乃至全寨的人家都会接着来请,真是壮观。苗家请客大都有鸡、鸭、鱼、肉、香菇、豆腐、豆芽,除此之外还有极具民族特色的腌鱼、盐酸菜、香肠、血豆腐等菜肴。吃饭的时候不仅要敬酒劝酒,还要唱苗歌助兴,非常热闹。

  土家族土家族是我县第二个少数民族的大族,总人口约75000余人,主要分布在凤凰的东部木江坪、桥溪口及西南部的新场、茨岩、茶田、黄合一带。我县的土家族是巴人的,以凛家田的和凛家杨二姓为主体。土家族的历史悠久族系源远流长,由于战乱频繁,迁徙不定,徙人我县土家族基本被汉人演化,不再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他们还始终保持了独特的风俗习惯,主要表现在婚丧嫁娶等方面。土家族的哭嫁歌、丧堂歌、山歌以及酬神还愿是极其典型的巫傩文化,也就是楚文化的雏型,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土家族的民间工艺丰富多彩。腊染、扎染、印花布,玻璃吹画以及民间编织和纸扎工艺都是很有特色的。土家族的民族民间传统工艺是研究土家族历史源流的活化石。也是我县广博多彩的民族民间工艺品瑰宝。

  土家族人自称为“毕兹卡”,汉语的意思是“本地人”。土家族主要从事农业相关的活动,传统的男耕女织,男的下田种植农作物,而织绣艺术是土家族妇女的传统工艺。而且土家族的传统工艺还有雕刻、绘画、剪纸、蜡染等。特别是土家织锦,又称为“西兰卡普”,是中国三大名锦之一,非常有名。

  土家族人爱唱山歌,并且山歌又分为很多种,有情歌、哭嫁歌、劳动歌、盘歌等,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哭嫁了。传统的舞蹈中有“摆手舞”、“八宝铜铃舞”及“茅古斯”舞。最为怪异和有趣的是“茅古斯”舞,穿上茅草跳舞,非常有意思。土家族还有自己独有的传统节日,比如:赶节,哭嫁节等。

  土家族的礼仪主要有:家有来客,必盛情款待,即使同村之人见面也要互相问候。在招待客人方面,若是有幸逢年时候到土家人家里做客,主人肯定还会拿出雪白的年糍粑,架在货架上去烤。烤好后往里灌白糖或蜂蜜,双手捧给客人,以示尊重。另外有的地方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风俗,同样是吃糍粑,但是却有些讲究。即主人把烤好的糍粑给客人后,客人这时候一般不得吹拍火灰,要接过来就直接吃。此时,主人又会把糍粑抢回去,并且吹打拍净,再蘸上糖或者蜂蜜给客人。

  多为木结构建筑,有平房和楼房两种,也有长方形的茅草房。多以大米为主食,玉米、小麦、红薯为辅;一些地方以玉米、荞麦和土豆为主食。饮酒的嗜好十分普遍。

  各地妇女服饰差异较大,多数地区妇女穿大领对襟短衣和长短不一的百褶裙,有的长及脚面,有的短至膝盖。部分地区妇女穿大襟右衽上衣,下着宽脚裤。有的上衣无领,衣袖和裤脚缘有宽大花边,头缠布头巾,戴耳环、项圈、手镯等饰物。

  <李金柱副省长p>苗族妇女的头饰式样繁多,挽髻于头顶,配上各种式样的包头帕,有的包成尖顶、圆顶,有的把头发绕在支架上,高竖于头顶上。她们的盛装以黔东南的独具特色,把银饰钉在衣服上成银衣,头上戴着形如牛角的银质头饰,高达尺余。男子服装差别不大,多着大襟或对襟短衣,下穿长裤。部分地区男子穿麻布短衣或长衫,披编有几何图形的披肩或羊毛毡。

  凤凰古城在地域上虽从古至今从属于楚国和湖南省,但由于战事纷乱,庞大的军政机构和近万人的军队入驻,以及各地经商客户的涌入,口音杂沓,经过近千年的长期影响,衍生出不同于其它地方方言土语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方言,即苗语、土家话,苗语没有文字,而且湘西是多民族聚集地,所以有多种语言存在。

  凤凰蜡染原始古朴,分为两大流派:一为土家族蜡染印花布;一为苗族蜡染土布。土家蜡染印花注重配色,讲究立意构图,成形的布料呈花异彩流布,幅面艺术风格纯美,突出的工艺特点为热色;苗族蜡染土布注重染色纯,不讲究华美雕饰,工艺特点为冷色。

  扎染为蜡染的姊姐艺术,有特殊工艺性能,表现在手扎制作方面。用白色的线绳,在纯白光滑的布料上扎制好形象各异的花纹图案、飞鸟虫鱼等,置入已准备好的蓝能溶液里浸煮,放于通风透光处晒绳,最后做些防止脱麓的技术性加工处理,整个工序完成。

  由于村寨一般都是依山旁水,所以一般也是依山而建。房屋大多造坐北朝南、很多都是纯木结构的居脚楼。吊脚楼为每扇四柱撑地,横梁对穿,上铺木板呈悬空阁楼,绕楼三面有悬空的走廊,廊沿装有木栏扶手。木栏上雕回字格、喜字格、亚字格等吉祥图案。有很多还会刻上蝙蝠的图案,意思是幸福。房屋顶上一般都有凭桩可观景,也可晾晒衣物。阁楼屋脊以瓦作太极图形,四角翘檐,玲珑飘逸。屋脊与檐均用灰浆安砌花格窗,上嵌玻璃,涂刷油漆。

  在湘西武陵山脉这一带,由于山高坡陡,道崎岖,不便肩挑,但是背在肩上的相对容易很多。于是当地土家族、白族和苗族人多用竹片织成长筒形背篓,用以作生产、生活用的负重工具。而且根据背篓的用途不同,背篓的制作规格和大小也是各不相同。有用于生产的大而粗糙耐用,也有用于生活的小巧玲精细。

  用来背柴的背篓一般都用粗厚的青竹篾编织,形状较大,四周用竹片做成墙状,这样可以防止柴火遗落;而洗衣背篓则选料精细,用水竹破成细篾精心编织,上大下小;还有用于陪嫁背篓形状如同洗衣背篓,只是制作工艺更为考究,篓口用斑竹和青竹镶边,表示交合,中部用红漆刷约3厘米宽的圆圈,以示喜庆。另外还有背小孩的是,其实是椅架式背篓,篓框用毛竹制成,背带一般用布条包扎好。

  土家族和苗族还有一个结草标作为记号的习俗,草标为几根草编结而成,以形状的不同来区分不同的意思。并却这种草标广泛用于生产生活和交易活动中,比如旱地播种或水田插秧后,将标结成又字形,以祝愿丰收和庄稼。锄草时把草结在锄头上,放鸭时结在浪竿上,封山育林时结在树上,背柴时结在背篓上,以示物有其主。还有买卖也用,比如卖牛时,草标结在牛角上,卖猪时结在猪笼上,以示此牛此猪出售。另外草标还是情感交流的载体。青年男女恋爱,在约会地点结成圆形的草标,表示团聚求爱。要是女方同意即在草标上系上一根丝线,不同意就另结两个分开的草标,表示不再往来。若草标用青草与黄草扎成,表示秋后相会。几根草结在一起表示相会,其根数表示几天后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