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维维整容
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总是会寄予着人们的美好祝福。我的家乡--湖北省随州市洪山镇,在婚礼方面有着它独特的风俗。
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媒婆在家乡人们的婚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她们在当时是以一种职业的形式存在的。如果哪家有女孩到了十一、二岁的时候,就会有媒婆受到家里有男孩的人家的委托来上门提亲,但是具体去哪一家那就是媒婆决定了,不过也会受到“门当户对”这个规则的制约,也不是完全的。
当媒婆去女方家时,会带着男方的“庚贴”--写着生辰八字的字条去,还有8根彩色的用丝和棉做成的线,寓意“丝和棉,万万年”。媒婆在向女方家介绍了情况之后,就会带着女方的“庚帖”回到男方家,然后请算命先生来“合八字”,看看这两个人在将来是不是可以和谐美满,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还要请算命先生来指点迷津,去来婚姻的顺利。不过不管怎么样,媒婆都会竭力促成这门亲事的,因为她们就是靠这来维生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虚报情况就成为媒婆的家常便饭了,俗语称之为“九个媒婆十个谎”。
在媒婆的穿针引线下,男女双方的家长多半都是会同意的。然后男方就要向女方下聘礼了,主要包括:银子、衣服、喜饼、烟草等,其中各样的数量是看男方的具体经济情况而定,而喜饼则是用小麦面制成,外面还写有红色的“喜”字,代表吉祥喜庆。
当女方到了十五、六岁的时候,双方家长就会选定一个黄道吉日来成亲,这个日期多半是带有六或者八的(以阴历为准),因为人们认为“六”意味着顺利,而“八”则与发财联系在一起。
到了结婚的那天,男方就会雇上一顶四人抬的大花轿,在媒婆的带领下去女方家迎亲。这个时候,男方还会准备一些鱼和鹅作为礼物,送到女方家。而女方则会由新娘子的哥哥或者弟弟,如果都没有的话,就会由她的叔父伯父作为“送亲”将新娘子送到婆家。当然了,还得带上嫁妆,多半是新娘子给未来的公公、婆婆、丈夫所缝制的鞋子、袜底(那时候的袜子都有着跟现在的鞋垫一样的底),除此之外还有蚊帐、被套以及锅碗等物什。
当新娘子乘着花轿后,就会由媒婆牵下轿子,然后新郎就会将一条系有花朵形状的红绸带的一端递给新娘子,自己则拉着另一端,将新娘子引进,拜堂成亲。直到这个时候,新郎和新娘子才第一次见面,也才有了机会对媒婆之前的内容进行验证,不过即使不满意也晚了,两个人已经成为夫妻了。这真可谓“媒灼之言”。
在结婚后的第三天,新郎要陪着新娘回娘家,这被称做“回门”,一般是在新娘家吃一顿饭之后就再回到新郎家。然后再过三天,新娘家的“送亲”会来把新娘子接回去住上,俗称“驻九”。之后新娘回到新郎家就算是整个婚礼过程结束,开始他们的夫妻生活了。
当时间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家乡经历了很大的变化,而婚礼的风俗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首先是没有了以专门撮合别人成婚为业的媒婆了,但是婚姻的达成也不像是现在这样的恋爱,而是有了介绍人来作为中介。所谓的介绍人,一般是一家的亲戚、朋友,当那家有孩子到了二十岁左右,这些热心人就会忙着替他们张罗婚事了,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但他们的作用也就仅在于介绍,当适龄的男女双方认识之后,他们就完全退居幕后了。
通过介绍人认识的两个人在交往一段时间后,如果还想进一步交往,就会由男方带着烟、酒、点心等礼物,和介绍人一起到女方家去拜访她的父母,同时也接受他们的考查。这样的考查一般是在一顿饭的时间里完成的,女方家会从邻居、亲戚中找些年轻人来作为“陪客”,和来的男方一起吃顿饭,也借此机会来实际观察一下他的品行。如果女方的家长觉得还不错,同意他们继续交往,那么男方以后就可以经常来约女方出去玩了;但是如果男方不幸没有通过考查,那么还要看女方的意见怎么样,如果她很,家长也会尊重她的意见,但是一般说来父母在这件事情上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
在进一步交往的过程中,女方也会去男方家一次,在家乡被叫做“上门”,目的则是去“看家”--实地考查一下男方的家境如何。这个时候,男方家里都会精心准备,希望给女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以促成这门亲事。女方一般也是只在男方家吃一顿饭就会回去,这也是表明女方态度的时候了。因为这时,男方家长一般会拿出一些钱(当时一般是100块钱)或者一些礼物来送给女方,如果女方接受了,那说明她对此行比较满意;但如果她一直不收,那就说明有些地方她不大满意,不愿意继续交往下去。但是也有当时接受了礼物,最后两个人却因为一些原因没有走到一起的,这个时候两家还要把财务上的往来计算清楚,一并返还给男方,是一件颇为麻烦的事情。
如果还能继续交往下去,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男方女方又都到了年龄(男22岁,女20岁)就可以考虑结婚的事情了。这需要男方带上烟、酒等礼物,还有100块或者200块钱去女方一趟,叫做“定夺”--对自己终生大事的定夺。但这次过去就不需要介绍人陪着了,所以也有人戏称“新人进了房,媒人扔过墙”。不过也不是那么没有人情味了,当婚事确定下来之后,男方一般会带些礼物去介绍人家答谢他的“介绍之恩”的,称为“谢媒”。
在结婚的前一天,女方家会举办宴席来招待前来庆贺的客人。客人一般会带着20块的礼钱,叫做“赶情”。这一天男方也会来到女方家,不过可不是走着来的,而是会请一辆卡车,在车头前还扎上一朵大红花,作为“婚车”,还会带上一对鱼、一块肉、一只鹅和两只猪腿作为礼物,鱼寓间“年年有余”,那块肉则被称为“礼条子肉”;此外还有为女方准备的一年四季的的外衣。当车到了女方时,车上的人就会拿出一串鞭炮来放,来通告自己的到来,听见鞭炮声的女方也会放一挂鞭炮作为迎接。
第二天是正式出嫁的日子。这一天新娘子所穿的衣服都是由新郎前一天带过来的,红色的,而且是只准穿外衣的,因为之前家乡的人们称“内衣”为“短衣”,认为短字跟短命联系在一起,不吉利,所以就不让新娘子穿“短衣”。吃过早饭后,就该出发了。当新娘子到了口时,要把穿着的鞋子脱下来,换上新郎带来的新鞋,这样做是为了避免把娘家的富贵气带走了。而新娘的父母也是在门口等着自己的女儿的,新郎这时要向他们下礼,也就是,来答谢他们对新娘的养育之恩,这时也往往是新娘的父母、新娘落泪之时。
这个时候,前来庆祝的亲戚、朋友们就会帮忙把蚊帐、被套、衣柜、茶几、写字台等嫁妆装上车。然后由新娘的哥哥或者弟弟、叔父或者伯父作为“送亲”将新娘送到婆家去。临上车前,新娘的母亲都会在新娘的口袋里装上一些红枣和棉籽,希望她可以早生贵子、多子多孙。
当婚车快到新郎家时,新娘的“送亲”就会先下车,这是因为呆会儿到了新郎家,那些年轻的亲戚、朋友会对着新娘子起哄,他们在的话怕会不雅观,所以先让他们在这个地方呆一会儿,等拜完了堂,新郎再来接他们。
婚车到了之后,男方家就会放鞭迎接,而提前一天就过来的男方的亲戚朋友们都会涌出口来迎接新人的到来。新郎家还会请两位有丈夫、儿女双全的有福人作为“牵引娘”,一边一个站在新娘子身边,将她迎下车,然后跟着新郎进。
进之后,新人首先就会进新房,那里早已有人点上了两只红蜡烛。这个时候就会有两个小孩子,一个端着水,一个拿着毛巾,来让新娘子洗手。不过这洗手可不是那么好洗的,新娘子是要给红包的。而从车上拿着嫁妆过来的人也会过来“捣乱”,拿着东西站着门口不进来,只是望着新娘子,等着她来给红包。这些红包都是由新郎事先准备好的,一般都是封着两块钱。在牵引娘的陪伴下,新人喝过了交杯茶,新娘子就要拿自己的衣服来把那对红烛扇灭,而不能用嘴吹,具体是为什么,大家也都不知道,只是一直都是这么做的。然后就要到堂屋里去拜堂了。
拜堂的仪式是由“礼仗先生”来主持的,他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司仪。在新人拜过堂之后(对着摆在堂屋上沿的神柜拜一下,算是拜过神),新郎的父母才出现在新娘的面前。因为大家都认为,如果公公、婆婆在新人拜堂之前就出现在新娘面前的话,以后就会被新娘所“降服”。礼仗先生这时都会带着大家要求新人交待恋爱的经过,或者想出一些办法来捉弄新人。
在众人的哄笑声中,很快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午饭都是安排在十二点之前,过了这个点就觉得不吉利了。午饭很慎重,一般都要专门请厨师来打理。席间新郎与新娘是分开坐的,各由九个人坐陪,每桌都是十个人,取“十全十美”之意。新郎桌上的客人都是与他年纪相仿的年轻人,而新娘桌上的九个人则是与牵引娘一般的有福之人。
当上了六个菜之后,厨房就会停止上菜,这时礼仗先生就会拿着一块红布,铺在地上,带着新郎到每一桌前去“谢席”,感谢各位亲朋好友前来庆贺的深情厚义。然后才会继续上菜,让他们好好享用。
吃过午饭之后,新郎就要到处去招呼客人,而新娘子就会由牵引娘陪着回到新房。这时,各家的小孩子,还有什么七大姑八大嫂都会跑进来玩,或者是向新娘子要喜糖吃,或者是来和新娘聊天,总之热闹非常。
晚饭过后,就要开始喝“闹房酒”了,但其实也不是在喝酒,而是进行一个游戏。厨师这个时候会专门地准备十个菜,既有鸡鸭鱼肉,也会有大葱、辣椒之类的,但都是把它们放在一个碗里,然后盖上盖子,放在桌上。这个时候最开心的就该是新郎的表兄弟们了,因为他们是闹得最的人。这个时候,新郎新娘分别坐在酒席的上席,而且是按着男左女右的顺序。那些表兄弟们就开始用“喊四句子”的方式,希望借此打动新娘子,让她揭开一个碗盖,可以有机会吃到肉。所谓“喊四句子”就是要说出四句话,比如:
如果新娘子觉得说得还不错,就会把一个碗盖打开,不过可不是全部打开,而只是会很快地打开一条小缝,刚刚够一双筷子伸进去。如果碰巧打开的是个肉碗,那那个客人就有口福了,而且又是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还不高的八十年代,就更让人羡慕了;不过要是遇到一个里面是辣椒面的碗,那就该周围的亲朋好友们哄堂大笑,费了好大的力居然只弄到了一些难以下咽的辣椒面。
婚后的第三天,新郎会带上白糖、面条、喜饼等礼物,陪着新娘去“回门”。这趟回门的作用就是,如果新人决定以后要和女方的哪家亲戚继续保持,就会把一份喜饼送去他家,如果没有送的话,以后两家就不用亲戚的身份了。
而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家乡的婚礼习俗又有了变化。婚姻的双方都有是靠恋爱,连介绍人这一关都省了,而且举行婚礼的过程也越来越简化,再也看不到“喊四句子”这样的方式了,并且婚礼越来越有西化的趋势。其实我倒是挺希望可以多保留一些传统的东西,让大家可以有一个传统的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