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中国气象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1月全国气候特征国内外主要天气气候事件以及未来十天的天气展望和2018年春运气象保障服务等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参加中国气象局2018年2月份的新闻发布会,下面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领导和专家,他们是: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张祖强, 中央气象台气象服务首席王维国,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艾婉秀。
今天主要发布的内容有三项,第一是1月全国气候特征国内外主要天气气候事件以及未来十天的天气展望,第二是2018年春运气象保障服务的情况,第三是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意见。下面有请张祖强先生介绍有关的情况。
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由于工作的安排我有大概半年时间没有与大家在一起谈天气说气候了,今天再次见到大家非常亲切,在刚刚召开的十大气象好新闻的评选当中我也看到我们今天在座的很多朋友榜上有名,我也非常的高兴。朋友们辛苦了!过去的一年,大家对我们气象新闻气象信息关注老百姓的冷暖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非常感谢大家。那今天是对2018年刚刚过去的第一个月的天气气候的情况来给大家做一个简要的汇报,也是一个交流,主要内容刚才洪兰江同志已经做了一个介绍,那我下面就用PPT的形式来跟大家交流。
一、2018年1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 (一)1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略偏低。2018年1月,全国平均气温-5.3℃,较常年同期偏低0.3℃。东北大部、华北北部、黄淮西南部、江汉大部、江淮西部及大部、新疆北部、甘肃北部、陕西南部、湖南北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4℃,其中新疆北部偏低4℃以上;我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其中、青海大部、四川西部、广西西北部等地偏高1~4℃。1月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第二高。1月,全国共有178站日最低气温达到极端阈值,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北部、黄淮西部、江淮、江汉及、新疆、四川、重庆、湖南等地。其中铁力(-43.7℃)、抚远(-41.0℃)等7站日最低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二)1月平均降水量明显偏多近5成。2018年1月,全国平均降水量19.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48.4%。东北中部、西北东部、华北西部、黄淮西部、江汉、江淮南部、江南北部、华南大部及部、云南大部、四川东北部、重庆、贵州、西部及新疆中部局部等地降水量偏多5成至2倍,部分地区偏多2倍以上;西北部大部、华北东部及东部局部、辽宁大部、山东大部、中东部、四川部、湖南南部等地偏少5~8成,部分地区偏少8成以上。甘肃、陕西1月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次多。1月,全国共有160站日降水量超过当月日降水量极值,主要分布在陕西、河南、安徽、江西、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其中广东连南(101.6毫米)、乳源(96.8毫米)、江西会昌(93.0毫米)等35站日降水量超过冬季日降水量极值。
(三)1月国内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1.1月共出现4次冷空气过程。1月共有4次冷空气过程(4-5日、8-10日、22-25日、28-29日)影响我国,除4-5日为一般冷空气过程外,其余3次均为强冷空气过程。其中22-25日冷空气过程影响范围最广、强度最强,东北东部、华北大部以及部、山东大部、新疆北部等地降温幅度8~12℃,其中新疆西北部、西部、山西北部等地降温幅度达12~14℃,部分地区超过14℃;最大降温幅度达5℃以上和10℃以上的覆盖面积分别为592.5万平方公里和138.8万平方公里。
2.中东部地区遭受3次大范围雨雪天气。1月,中东部地区3次(3-4日、5-7日、24-28日)大范围雨雪天气,其中24-28日是今冬以来我国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严重的一次过程。24-28日,黄淮西南部、江淮、江南北部累计降雪量有10~25毫米,其中湖南东北部、湖北中北部和东部、安徽中部和南部、江苏西南部、浙江北部等地超过25毫米;降雪和10毫米以上降雪覆盖面积分别为576万平方公里和60.4万平方公里。2018年1月,全国平均累计降雪量为12.2毫米,仅少于2008年的15.2毫米,为2000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多,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五多。据民政部门初步统计,1月份3次低温雨雪过程共造成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山西14省(市)868.5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90.0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34.0亿元。
3.2018年第1个台风生成。2018年01号台风布拉万(Bolaven)于1月3日上午11时生成,台风最早起编时间较常年(3月20日)明显偏早。
(四)1月国外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2018年1月国外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暴雨洪涝、滑坡泥石流、台风(飓风)、暴风雪、风暴、低温寒流、高温热浪、干旱等。
暴雨洪涝: 2018年1月6日,波恩遭洪水。 2018年1月,法国巴黎塞纳河水位持续高涨,巴黎全城进入警戒,大巴黎地区大约1000人撤离家园,部分交通受影响。
滑坡、泥石流: 1月9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巴巴拉县蒙特西托镇泥石流灾害,造成至少20人死亡、28人受伤、4人。此外,泥石流还摧毁了当地60多栋房屋,另有数百栋房屋受损。 1月21日,哥伦比亚西南部山区发生山体滑坡,一辆公交车被冲入山涧,造成至少13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出生不久的婴儿。
飓风: 1月18日,飓风弗里德里克欧洲,造成至少12人死亡和大面积交通瘫痪,、荷兰、比利时、意大利分别死亡8人、2人、1人、1人。
风暴: 1月3日,冬季风暴埃莉诺了包括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及西班牙等西欧的大部分地区,风速达到了140~160公里/小时,造成了大规模的,这场风暴切断了超过20万户家庭的供电,数百次航班取消,一列火车脱轨,主要的道和铁线人死亡,数十人受伤。意大利北部也了暴雪极端天气,还引发了雪崩。 1月9日晚,一场超级风暴席卷整个悉尼,致使该城市的居民在24小时内连续二次恶劣天气袭击。风暴来袭致整个城市在晚上7点左右陷入一片漆黑,近1.1万户居民停电,火车信号设备被损坏,悉尼机场风速达91公里/小时。
暴风雪: 1月3-4日,气旋(bombogenesis,也称bomb cyclone)影响整个美国东海岸,刷新低温纪录,影响范围从东南部的佛罗里达州到新英格兰地区,以及该国东北部。其中,佛罗里达州30年来首次下雪。全美有近5000架次航班被取消,造成至少22人死亡。 1月11日,俄罗斯远东地区暴风雪袭击,萨哈林州南部地区总降水量达到了往年一月份全月降水量的80%,州首府南萨哈林斯克市区内平均积雪厚度达到了60厘米,郊区一些地方积雪厚度达到一米。 1月11日,日本广岛市大雪袭击,一乘坐约430人的列车被困途中长达约15个小时。 1月15-18日,暴风雪袭击美国南部及东部,致10人死亡。 1月23日,日本大雪致1人死400余人伤,公铁航空受影响。
低温寒流: 1月8日,孟加拉国部分地区气温骤降至2.6℃,为近70年来的新低,最低温出现在边境市镇特图利亚。 1月25日,东京市中心迎来近48年以来最冷天气,最低气温-4℃。干旱: 1月,包括开普敦市在内的南非西开普省地区几十年以来最严重干旱。高温热浪: 1月6-7日,热浪袭击,从悉尼、到阿德莱德,多地气温超过40℃,悉尼西部地区气温更是飙升至47.3℃,创下近80年来的最高纪录。
(五)1月全国预警信息发布情况 2018年1月,全国布预警信息27726条,其中,国家级发布98条,省级发布713条,市级发布4311条,县级发布22604条;包括红色预警386条,橙色预警3465条,预警18022条,蓝色预警5829条,未知级别预警24条。 2018年1月,国家级布预警提示98条,其中寒潮43条,暴雪26条,大雾13条,暴雨6条,海外社会安全事件安全风险5条,暴雪引发事故灾难2条,海外公共卫生事件安全风险2条,海外自然灾害安全风险1条 。全国各省市县布预警27628条,其中,道结冰14256条,大雾3872条,大风2866条,暴雪1561条,寒潮1382条,霜冻1216条,其他2475条。 2018年1月,全国布预警27726条,其中气象部门发布27603条、非气象部门发布123条,非气象部门包括环保53条,林业25条,国土15条,卫计委8条,外交8条,交通7条,安监2条,农业1条,1条,住建1条,民政1条,教育1条。
二、1月气象条件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降雪利于北方冬小麦安全越冬 月内2-4日、5-8日和24-28日中东部地区出现三次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并伴随较强降温,由于北方大部冬小麦已进入越冬期,降温对冬小麦影响不大,且积雪覆盖利于麦田增墒保温,对冬小麦安全越冬有利;雨雪降温过程还利于减少农区地上病虫基数,降低春季病虫害暴发风险;另外,积雪融化后能够有效增加农田土壤水分,利于冬小麦后期返青生长。低温雨雪导致设施农业受灾,油菜、露地蔬菜和经济林果遭受寒冻害 月内三次降雪落区重叠、强度大、积雪深,并伴有大风降温,不利于设施农业生产,导致部分设施温棚棚膜撕裂、棚体垮塌损毁,特别是连栋大棚受损较为严重,棚内作物、蔬菜瓜果受冻;同时,积雪降低了棚内透光性,减弱了作物光合作用,导致作物生长缓慢,产量和品质下降。此外,强降温还造成南方部分油菜、露地蔬菜、经济林果等遭受不同程度的寒冻害。
三、未来十天天气趋势预报(2月3-12日) 气温趋势:预计,5日之前,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仍比较频繁,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低1~3℃,东北地区东部、江南东部、华南东部、云贵高原等地的部分地区偏低4~5℃;6日起,气温开始缓慢回升,8~9日气温将逐渐回升至正常水平。 降水趋势:8日之前,全国大部地区降水稀少或无降水;仅2-5日,川西高原、四川盆地西部、云南东部、贵州部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局地大雪;贵州部、云南东部局地有冻雨。 9-12日,南方地区将有一次小雨天气过程,局地有中雨。
四、关注与(一)气象服务提示 关注雨雪及低能见度天气对交通运输等不利影响。预计未来十天,西南地区东部、东北地区等地将会受到雨雪天气影响,部分段道湿滑或结冰风险高;江淮地区将有雾天气,低能见度灾害风险高。目前,正值春运,各地、各部门需及时采取处置措施,加强防范雨雪、低温等灾害性天气及积雪、道结冰、低能见度等对公、铁、民航和海通运输带来的不利影响。 关注阶段性大风降温天气对日常生活等的影响。2月份,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仍比较频繁,各地要密切关注阶段性大风和强降温天气过程对生产生活等的影响,做好穿衣保暖和出行等安排。 加强用火管理和防火工作。冬季气候相对干燥,各地需加强用火管理。预计2月,大部及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尤需加强森林防火等工作。
(二)农业气象服务提示。 预计2月份,东北地区大部气温偏低、降水偏多,较强降温、降雪过程对设施农业生产和牲畜安全越冬不利。北方冬麦区大部水热正常,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及返青。华南中东部气温偏低,对露地蔬菜和经济林果等生长以及早稻播种育秧不利。西南地区南部气温偏低、降水偏多,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对夏收粮油作物、设施农业及经济作物生长有一定不利影响。:设施农业和畜牧业要做好防寒防冻和雪灾防御。各地要做好设施温棚、养殖棚舍的保暖加固工作;牧区要做好饲草储备工作,确保牲畜安全越冬。北方冬麦区要注意保温保墒,确保安全越冬和返青。各地应密切关注冷空气活动,采用秸杆或培土覆盖、施农家肥等措施保温、保墒,确保安全越冬;同时,各地要适时中耕施肥,并根据墒情变化及时浇灌返青水。南方地区要加强农田管理,华南稻区要做好早稻播种育秧工作。南方地区要加强农田水肥管理,降水偏多地区要注意清沟理墒。华南早稻区要做好早稻备播工作,中东部地区要抓住冷尾暖头及时播种,并采取保温措施防范阶段性低温对早稻播种育秧的不利影响。西南地区要关注低温多雨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五、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意见。主要内容:一、党的十九大和《意见》对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的新要求。二、新时代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发展思。三、建设新时代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四、实施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七大行动。五、保障措施。指导思想: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以人民为中心 、新发展。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意识。
发展五大体系:新时代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由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组织责任体系和法规标准体系等五大体系构成。这五大体系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是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的核心,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和风险防范体系是两翼,组织责任体系和法规标准体系是制度保障。总的来看,该体系既体现了党委领导、主导、部门联动以及全社会共同参与、群策群防的防灾减灾救灾,又考虑到智慧减灾和综合减灾并重、能力建设和制度建设并重,还兼顾了城市、农村、海洋和重点区域的均衡发展。
发挥六大作用:发挥监测预报先导作用。是防灾减灾链测、报、防、抗、救、援、建中的重要环节, 是综合防灾减灾特别是其他非气象灾害灾前预防的消息树。发挥预警发布枢纽作用。建立突发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主渠道,发挥权威声音、第一声音。发挥风险管理支撑作用。气象灾害风险识别、区划、评估是灾害风险管理链的重要环节。发挥应急救援保障作用。为灾害应急救援、突发事件应对提供针对性、科学性的气象服务。发挥统筹管理职能作用。强化在灾害监测预警、灾害应急管理、灾害社会管理、灾害社会动员等。发挥国际减灾示范作用。参与、主导和发起国际气象防灾减灾研究计划、行动计划。
实施七大行动:实施城市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行动。提高社区天气应急准备能力、城市天气风险防范能力、城市气候风险防范能力。实施乡村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行动。发挥气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基础性保障作用,提高乡村气象风险防控能力。实施海洋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行动。围绕建设海洋强国,加强重点海区气象保障服务。实施重点区域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示范计划。开展国家重点城市群、长江经济带等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示范建设。实施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提升行动。强化预警信息汇集发布、应用、综合管理。实施人工影响天气能力提升行动。提升空地一体化人影作业能力,发展新型人影业务体系。实施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科普宣传能力提升行动。提高业务服务能力,开展品牌示范、影响评估。
六、2018年春运气象保障服务情况。 为做好2018年春运气象服务保障工作,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轻不利天气对春运的影响,中国气象局提前部署,主动对接各部门春运服务需求,丰富气象服务产品,提高预报准确性、预警及时性、服务主动性,多措并举开展春运气象暖心服务,保障平安春运、温馨春运。 中国气象局成立春运气象保障服务工作组,制定春运气象服务保障方案,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春运气象保障服务的通知》,并于1月23日召开2018年全国春运气象服务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组织召开春运2018年春运期间全国天气气候趋势预测会商会,加强与国务院应急办、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安全监管总局、国家旅游局、民航局、中国铁总公司等多部委的预务和应急联动;建立完善常态化的信息共享联系机制,多次参与发改委等部门春运座谈会,及时跟进掌握服务需求,将气象服务融进各部门决策部署中,提高应对不利天气的风险管理能力。
面对今年春运新形势新需求,今年春运气象服务也将融入科技创新新元素:广泛应用气象现代化业务,如新增积雪预报、精细化定量降水及灾害性天气的格点预报等产品,提高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强化中长期趋势预报,突出持续性、转折性天气异常的分析,延长预报时效;积极推动影响预报,开展灾害性天气评估分析,为相关部门决策服务提供科学参考。 春运期间,中国气象局每日推出《春运气象服务专报》《每日天气提示》等信息,同时针对春运期间重要天气过程推出《重大气象服务专报》《重要天气通稿》等产品,并通过电视、、网站、短信、微博、微信、APP、显示屏等全形式全网发布。 日前,全国各级气象部门也进行了周密的准备工作。如气象局与当地运输、公、港务、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完善以预警信息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上海市气象局将智能网格预报技术应用于交通气象服务工作中;广东省气象局与省交通厅深入开展气象数据共享、产品共用。
中国日报记者:我想问关于降水的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未来十天天气趋势预报显示8号之前全国大部分地区有降水,9到12号南方地区有雨水天气,之前提到说2月14号之前还是没有出现0.1毫米以上的降水,连续无降水达到115天,突破114天最长记录这个可能性有多大,降水这么少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出现这么长无降水记录的情况我们可以做什么?
我讲一下天气的原因,按照预报,12号之前基本上没有降水,从目前的预报形势来看是这样的。同时在1月24号的时候,地区出现了这个情况,但是初雪标准有,就是在20个观测站当中只要有10个以上的观测站观测到有降雪的现象那就定义为的初雪。在2122日的这次过程当中,人工观测站当中有17个观测站观测到了降雪的现象,所以说按照市标准这一情况满足了初雪标准。至于降雪比较稀少的原因,大家也都感受到了,这个冬天尤其是东西空气比较频繁,天气比较干燥。出现降雪和降雨的条件首先要有暖湿气流来配合,然后两者结合到一起才会出现雨雪天气,目前冷空气占主导地位,暖湿气流上不来也是导致地区雨雪稀少的原因。
我想问一下,气温比平常低了0.3℃,并且有的地方最低气温达到了极端值,如等地突破了历史极值。那么,是不是今年比往年的冬天更冷,这个冷会持续多久,到什么月份才会开始回暖,冷空气是导致北方地区严寒的原因吗?
你说的这个气温偏低实际上根据我们刚才的介绍,偏低仅仅是在1月份,从图上来看高原地区还是偏冷的,但气温偏低仅仅是指1月份的情况。实际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入冬以来也就是1月份偏低0.3℃,然后12月份是比往常偏冷,但也不能说我们国家冬天现在就是比常年偏冷,实际上从入冬以来平均气温来看是比往年偏高的一个情况。大家感觉到冷实际上就是大家对天气和气候概念的混淆,天气可能就是3到5天这样一个过程感觉到很冷,但是气候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所以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入冬以来气温还是偏暖的。至于后期的天气情况也给大家介绍了,未来十天的情况也就是2月上旬还是偏冷一些,到中旬会气温会升高,至于整个冬季的情况要等天气过程结束后才知道。极端的能够破记录的情况暂时没有,只是说达到极端低温阈值,但并不是破记录,这里面有一些差别。
今年春运是从2月1号开始一直到3月12号结束,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预测来看,今年春运期间是冬春季节转换的时段,这个时间段是雨雪、冰冻、大风、雾霾等气象灾害多发期,根据会商的结果来看,今年春季全国大部气温是接近常年偏高的,但是温度的冷暖起伏波动可能会比较大,而且2月上旬的气温可能还是偏低,中期以后气温可能就会回升到了偏高的状态,这是一个总体的预报。然后具体的就是东北部,新疆北部这些地方是容易出现阶段性的强降温,西北地区东南部、黄淮西部会有雨雪冰冻天气。另外,京津冀和长三角这两个地区雾霾可能会比较集中一些,随着后期天气的回暖,冷空气的减弱,江南华南降水偏少。目前,要注意的情况一个是、东北北部,新疆这些地区阶段性的降温、降水过程,尤其是一些地方温度比较低可能对会交通出行有一些影响。另外,就是气温波动比较大,所以说要预防降温天气影响。还有一个就是冰冻雨雪天气过程,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东南部、黄淮西部,江淮西南地区会有积雪。大致的情况就是这些,希望大家密切关注中国气象局短期中期预报,然后及时调整自己的出行安排。
近期多雨雪天气主要指的就是24号到28号这段期间,我国黄淮地区集中降雪降雨,像黄淮南部、江淮、江南北部等地会出现大雪或者是暴雪,湖南贵州江苏等地会出现小到中雪。一般出现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有两个条件,一个就是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更准确地说是来自南海的暖湿气流,它可以将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地区。第二个是要有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两者遇到之后可以使暖湿气流凝结形成雨和雪。24号到28号我国大范围的雨雪天气过程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和冷空气交汇于南方,所以说导致南方地区雨雪较多。近期,大家比较关心北方地区的降雪情况,前面讲到了形成降雪的过程有两点,一个是冷空气,一个是暖湿气流,北方这一带天气比较干旱,所以说一直没有下雪。
从国家气侯中心最新的监测来看,从去年10月监测指数以后11月、12月到1月都是在这个指数以下的,所以说形成一次弱的拉尼娜事件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研究也表明在冬季影响我国气候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中高纬度大气环流,所以说在冷空气比较强的情况下冷空气次数也比较多。但是对于拉尼娜的研究也有情况显示,弱拉尼娜形成的话对于我国气候影响是东北和地区气温偏低,这个可信度比较大一些,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还是偏高的,但是如果拉尼娜的强度达到中等那它对我国冬季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对降水的影响我们目前来看还是不太均衡。实际上不应该说一有冷空气到来就跟拉尼娜有关。大家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厄尔尼诺事件的时候,也就是在2016年的时候,寒潮非常明显,雪下的很大,比今年来说实际上还是更加明显,从温度来说今年1月份下旬的温度还比2016年高一些。
刚才讲到了关于中外1月份各大天气气候事件,包括了海外的暴风雪、风暴还有低温寒流,这个算是极端天气事件还是突发事件,跟以前1月份相比,是全球气候事件出现的比较多了,还是说今年的1月有一个特殊的天气现象呢?
应该说世界各地出现的寒潮应该还是在正常的范围中,不能说常极端。每年的1月份北半球冬季都会出现寒潮,也会有一些爆发性的降雪,给欧洲、洲带来比较严重的天气情况,这个是正常的,就跟每年夏天会有台风一样。(2018-02-02 16:04:20)
我们看到1月份出现了四次冷空气来袭现象,感觉比较频繁,未来北方地区还会有频繁的冷空气来临吗?
1月有4次冷空气过程,与常年的平均3.4次冷空气过程来比,只是正常稍微多了一点,从次数来讲也没有特别的异常。
再过两周就是农历春节了,在此我代表中国气象局感谢各位朋友对气象事业的关注理解和支持。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