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金 姬
在21世纪,春节注定会成为全世界的节日。
2015年,“史上最大境外过年潮”已经显威。出境游人数首次超过国内跨省游,占出游人数的比例超过60%。韩国、日本和中国港澳台地区等旅游目的地成为境内游客过年的首选。日元、欧元、澳元等多国货币对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激发了中国游客海外旅游和消费的热情。不少中国人选择一个甚至多个国家旅游购物,“全球扫货”模式。
全球都在跟着中国人过年,各大景点挤满了中国游客,他们被戏称为“会走的钱包”——东京、新加坡、马德里、等地,操着各地方言的中国人让一些商场销售额创下纪录,不少宾馆和机场也因此达到饱和状态。
今天“有钱任性”的中国游客让人民又爱又恨。
爱的是,中国游客在短短一周时间内大大提升了当地经济。出国签证的便利以及出行成本的降低,再加上这几年国人收入的提高,是中国人境外扫货的直接原因。无论是奢侈品还是日常生活用品,出了国的中国人发现到处都是便宜货,“买买买”成为最佳选择。
恨的是,一些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随处可见,脏乱差令主人不堪承受。而一掷千金、挥金如土的做派,也不招人待见。有人说,上世纪40年代在欧洲的美国人,80年代走出国门的日本人,都曾经有过这个阶段:因为“过度存在”而令人讨厌。
中国年,买买买
邻国日本最能感受到“中国年”的强大购买力。按照中国公布的数据,春节期间出境游总人数518.2万人次中,到访日本比例是8.7%,这意味着约有45万中国旅客游日。从保温杯到名牌包,从马桶盖到护肤品,不少商场货架被一空,中国游客10天内仅购物就狂掷112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9.3亿元)。
大年初一的银座街头,东京警视厅出动了特别,指挥5分钟便有一辆接载华客旅游巴的高流量;同时,成田机场和羽田机场为中国旅客作出特别安排,“超重(行李)一律不收费”。在日本当地节目更出现评论:“我们没有体验过中国春运是什么情景,但是看到中国旅游团的模样,我们知道了春运的厉害。”
马桶盖的话题几乎“撕裂族群”。今年中国游客在日本最喜欢买的是马桶盖。有抗菌、可冲洗和座圈瞬间加热等功能的这个物件,在秋叶原等一些商场甚至一度断货。折合民币两千到一万的马桶盖,只要有中国旅游团来,每天都会供不应求。虽然几年前所谓“抵制日货”的似乎,但“马桶盖狂热”的还是大有人在。
日本观光厅统计数据显示,仅今年1月,日本就给中国游客发放了25万份旅游签证,创同期历史新高。2014年中国有240.92万人赴日本旅游,比2013年增加83%。消费总额达5600亿日元(约合295亿元人民币),人均消费23.17万日元(约合1.2万元人民币),是韩国游客人均消费的3倍多,也是中国游客人均消费的近2倍。
旅游业人士称,中国游客过年期间到日本疯狂扫货的因素主要包括日元贬值、日本去年10月起实施免税品对象范围扩大、日本放宽中国人赴日旅游签证条件、航空出行成本下降等。
事实上,中国游客去国外扫货已成为这几年的新常态。因此,精明的国外商家熟知中国的每一个节假日,并且为此制定促销计划。
在韩国,中国游客造访最多的乐天百货商店总店今年开始实施中国人专用二维码服务,只需智能手机扫一下,各种牌的中文说明便会出现。据悉,中国游客在首尔旅游期间人均消费232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3万元),是当地外国游客中出手最大方的。
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则为中国游客提供特享服务。从2月7日到28日,身穿中国传统服饰的中法双语服务人员在机场为中国游客服务。中国红成为机场的主打色,纸灯笼等节日装饰为机场增添了节日气氛。汇丰银行的一份报告说,中国人在巴黎的度假预算中有80%花在购物上。
美国的购物中心纷纷推出针对中国春节的促销活动。当地还出现“中国,我准备好了”培训班,帮助商家了解中国消费者。据悉,仅2013年,共有180万名中国游客赴美旅游,为美国经济贡献211亿美元,并为美国增加10.9万个就业岗位。当中国和美国签署协议将旅游签证和商务签证有效期延长至10年之后,去年12月和今年1月,美国向中国发放的签证数量激增68.2%。
西班牙最大的百货连锁公司英格列斯百货公司位于马德里的旗舰店推出中文导购服务。不少五星级酒店为迎合中国顾客口味而调整菜单,推出鸡肉面、中式点心和米饭等早餐,接入中国信号,提供中文导游服务,还在中国顾客入住的房间提供电茶壶。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表示,2014年,前往西班牙的中国游客达到28.8万人次,比一年前增长将近14%。
中国游客似乎是世界旅游经济的“财神爷”——据当地旅游协会统计,在美国,中国游客每次出行约消费6000美元;在英国达到1600英镑;在则是2500欧元,几乎是其他国家游客的3倍。而根据“环球蓝联”的数据,中国游客已连续7年购物退税消费额居全球首位,2014年中国游客购物退税消费额较2013年增加18%,占全球总额的近1/3。
“过度存在”的中国人
随着中国游客数量增加,不文明行为也屡见不鲜——在公共场合吐痰、大声喧哗、随手扔垃圾等。但“差评”主要针对的是大型旅游团。老外还没适应的可能是随处可见的中国游客——尽管他们带来了生意,但他们张扬的消费方式还是让不少当地人有些不舒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日本餐馆老板说:“如果没有中国游客,日本旅游业就无法,所以我们不想抱怨什么。”听上去有些无奈。
事实上,新兴国家的国民大批涌出国门所造成的“过度存在”,由来已久。19世纪初就有人英国“200万人民到处游荡,极度”。二战结束后,在西欧,在南太平洋(601099,股吧),即便在盟国,许多人也对“到处都是”的美国佬心怀不快,觉得他们 “薪水太高、性事过多、在这里的人太多”,抱怨美国游客更是欧洲人长期惯有的剧目。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繁荣起来,普遍感觉日本游客“过度存在”,因为他们是“随处可见”的富人,又常常成群结队地出行,形成一种视觉压抑感。
如今,似乎轮到中国人“过度存在”了。其实,中国游客在境外暴发户式的购物习惯,未必是自己多有钱,而是有了国内物价的参照,国外东西就显得便宜了。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城市进行了2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2.9%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
从日用品到奢侈品,中国的物价实在不敢恭维。价值10欧元的奶粉在中国能卖到3倍的价格;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76%在境外,就是因为划算。夸张的例子是,有一位中国游客租小型集装箱把今年春节在日本扫的货运回国,即便加上运费和关税花了近人民币20万,但他在日本买的电视机、空调、音响、冰箱、空气净化器和厨卫用品总价因为省去了中间销售环节,价格仍然比在国内购买便宜,而且品质也有更好。
如果国内物价没那么高,中国游客也不会那么扎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