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一定要清楚一件事,无论是旅行指南、旅游攻略、还是游记,都是别人写的,而旅行是你自己的。就像生活,别人过的无论多好那都是你看到的或别人想呈现出来的样子,如何把自己的生活过的精彩,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注意到微信里流传的一篇戾气很重的文章中提到了几个有意思的事:斯里兰卡狮子岩博物馆网上攻略没人写所以大家不知道,第二个是去到海边发现钓鱼的都是收钱给游客表演的。于是这位作者把锅全都甩给了网上的攻略。
看到这里,吓得我赶快看看我们的旅行指南是怎么写的,在我们的斯里兰卡指南中,开篇旅行者忠告章节中就明确告诉大家这个渔夫已经是收费表演性质了,以及在狮子岩章节中单独推荐了这家博物馆……
回过头来才发现这位游客只是匆匆看了几篇游记,她看到的游记和攻略中,或许恰巧没写到这些。归根结底,谁叫她没有看穷游锦囊!
游记是以个人身份发表的一种主观记录。游记的优点:代入感强,事无巨细,再加上海量图片,配上点儿煽情的文字,就能随时随地带你飞。不足之处:个人单次体验,个人观点,特定季节时间,按个人喜好安排的线,信息主观、不具有普遍的完整性。
如果是一篇视角独特、内容全面的游记,的确可以我们的旅行灵感。然而在这个自爆文、论坛热帖不断涌现的时代,的标题、海量的明信片式美图(最好还有面容姣好的真人出境)、新鲜的文字(再加上一点冲动或让人热泪盈眶的情怀),都是燃爆我们“想去”按钮的因素。因为当人们看到这篇游记时,都期待着能有同样的体验,期待此时在电脑前看帖的感受,就是彼时在目的地的真实感受。这个时候最需要做的事是——提醒自己冷静三秒钟:
游记里通常写的一定是作者希望给你看的,所以不要对大部分游记内容有任何客观性的要求,因为作者没有义务这样做。就拿斯里兰卡来说,大部分游记作者把高跷渔夫美美的照片晒出来,对于作者来说,这就足够了,至于是不是花了钱才照到的“摆拍照”,作者在文章中没有义务要告诉别人。因为大部分游记作者展现了美,而自己承担了丑的一面。
除了不够客观之外,游记中的图片可信度也许要仔细辨别,再想想换个季节是否能见到同样的景色,冷静下来之后再去思考线中的景点体验是不是真的感兴趣。面对热门目的地的热门游记的时候还要意识到,篇尾的阅读量和点赞量已经在预警——有数量庞大的用户和你有相同的感受,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ta们会和你一起挤在这篇游记的某个景点之中。
“攻略”一词,往往指按照一个线性逻辑,逐步通关,达到某一目的。往往用于描述游戏的过关方法。在旅为中,攻略和游记的意思更加接近,因为大部分游记作者抛开美图和抒情,若根据自己的径提供了自己的详细行程,包括从A地点到B地点,乘什么车?住哪里?看什么景点?吃的什么?一篇游记就兼顾了攻略作用,如果只有干货就能直接称为攻略了。“攻略”的优点是完全依照其方法,顺利通关达到目的往往没有什么问题。不足点是“攻略”这种形式依然是个人经历的一种主观记录,很难具有普遍的客观性。遵循攻略的旅行,依然是借助别人的经历。试想如果一万个人看着一篇攻略去到一个目的地,那会是什么场景?
热门游记或攻略之所以成为热门,一定是有原因的。而你自己选择了热门,就像去了麦当劳自己点了销量冠军巨无霸之后,还要抱怨巨无霸十年味道都没变,而且看见邻桌以及邻桌的邻桌全在吃巨无霸套餐,你的心情可想而知。而如果你点了一个新配方的汉堡,却往往会抱怨新配方怎么还不如巨无霸好吃?这就是现实情况,当你自己不知道要什么的时候,往往期望于借助别人给你的想法,但结局通常都不是自己想要的。
“指南”一词当然是来源于“指南针”。指南针的使用场景往往不是走时时刻需要盯着看,而是在需要的时候、迷失方向的时候,拿出来看一眼,接下来便要自己探索。而穷游锦囊从创立时的定位,便是一份“旅行指南”。他是由对当地熟悉且了解的专业作者,在和编辑共同制定写作大纲后,再实地采集和验证信息准确性后,共同完成的。
旅行指南的优点是:态度客观中立,信息准确详实,内容丰富多元。不足点是:内容信息量往往比较大,如果没有自己的明确的想法或偏好,容易迷失在海量信息中。如果去到一个陌生的目的地,不想囿于游记和攻略里的热门地点,又不想让自己的旅行变成打卡之旅,或者担心创作者内容不够全面客观,那么对这种旅行者,旅行指南也许是比较好的解救办法。
从本质属性上来讲,“客观、全面、信息准确”是旅行指南最最基本的要求,而一本好的旅行指南就像一个可靠而有趣的旅伴。当你在旅途中遇到问题时,可以迅速找到解决方案。这些问题不限于目的地里有哪些必去的景点(要是巴黎指南里不写罗浮宫肯定被人骂不专业,但这些地方一定是热门),从机场到市中心搭乘大巴要多久,想尝一些当地美食到哪找,有没有跳蚤市场,或是复古商店?…… 随着中国旅行者旅行经验越来越丰富,大家面临的问题开始由必去之地变成了如何在东京人潮,如何用正确姿势吃日料,如何找到小众的博物馆,有没有一个地方没有人知道?
而这些问题往往都不是一名普通旅行者通过一次旅行就能回答的。因此,我们需要合适的作者完成这项工作。而一本目的地旅行指南的诞生,正是在从寻找作者开始。这是我们近期的一次印度作者招募活动,可以感受一下:重磅招募!你,准备好了吗?
大多数负责任的旅行指南都是由深谙目的地之妙处的作者调研写作而成。以穷游锦囊为例,我们的目的地作者大多长期生活在当地,对目的地十分了解,包括初到的旅行者游玩的方式和当地人享受生活的方式,其中的一些作者有着自己的爱好,无论是美食爱好者还是博物馆狂人,都能在锦囊创作中得到用武之地。
现在锦囊在全球拥有超过400位签约作者,长居地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洲。比如《巴塞罗那》和《巴萨球迷指南》锦囊的作者滕滕正是在巴萨俱乐部工作的中国女孩;《马德里球迷指南》的作者就是马竞,《伊朗》锦囊作者阿呆是在两伊工作生活了近6年的记者;《》锦囊作者是人廖信忠,他的《我们这些年》在两岸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和作者反复进行试写磨合、大纲确认、写作细节沟通之后,我们会正式签订委托创作合同,作者要同意一大堆原则性条款,合同附件(后面附上部分内容)中有对内容格式的具体要求和写作规范。同时,原创性和中立客观性是对锦囊作者的最基本要求,我们不能接受任何抄袭和侵权。为了避免推荐中的利益关系,我们要求作者在调研过程中不以“穷游锦囊作者”身份接受第三方任何形式的赞助及资助,或以写作内容为条件换取任何好处。
签订合同后,作者和责编便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亲密合作,沟通进度,直到最后完成上线,呈现到用户眼前。但这并不是锦囊制作周期的完结,上线之后,一旦锦囊内信息发生变化,这种信息变化大多数由用户来进行反馈,责编会及时和作者进行核实沟通,完成一次次更新。
在此,我们公布一份穷游锦囊作者的缩略版本“写作指南”(部分节选),大概是全部内容的10%,内容可能有些枯燥,但看一些节选大家就明白一份“旅行指南”是如何诞生的了。
好了,看过这些,应该能大致了解一份旅行指南并非一拍脑袋就写出来了,它背后有着无数的规范甚至小到标点。
在我们看来,好的旅行指南对一个新上的旅行者就像一个救生圈,你刚下水的时候会有很多恐惧,但救生圈会让你安全的游来游去;之后你慢慢开始学会划水,你不一定非要套着救生圈,但是留在身边,你知道在需要的时候它可以帮到你;在你的恐惧完全消失之后,你开始了更大胆地尝试,学会了各种泳姿,找到了属于你自己探寻世界的方法,从而走得更远,更广阔的世界。
P.S. 相信我,如果没有自己的想法,就算给开头那篇文章的作者推荐一个小众新奇目的地,也怕是无福消受。说到底,旅行终归是属于自己的。旅行指南是我们的,但怎么使用旅行指南,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方式。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