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散装江苏”:来自经济地理学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0-11-28 9:22:23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孙俪被包养散装的江苏省不断上演着“十三钗”争艳的大戏。如何借助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推动江苏各地在城市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生态上共建共享,人才、资金、信息上流通,经济和产业发展上百舸争流、各有所长、深度融合,让“散是满天星”的江苏也能“聚是一团火”,将成为江苏迈向下一增长阶段的重要课题。

  岁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湖北。湖北有难,全国支援。根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组织建立了16个省支援武汉以外地市的一一对口支援关系,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全力支持湖北省加强病人的救治工作。其中,有这样一支省医疗队伍群,和其他省份不同的是,他们整整去了13支医疗队伍:

  江苏省13支医疗队各自出发,有的直接报市名,还有的直接报县名,生动诠释了什么叫“散装江苏”。如 @江宁婆婆(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网安大队副大队长微博)说的,直到疫情结束,湖北人民可能都不知道江苏到底派出了多少医疗队。

  江苏的“散装”,不仅仅是近年来才出现的,而是一场源远流长的全方位“大乱斗”。从经济地理学的视角来看,也许有着不一样的认识。

  从古至今,江苏省疆域历经朝代变迁,绝大多数时期以长江、淮河为界,分属不同行政区或不同管辖,仅在明朝时期曾被纳入到一个行政区。长久的行政边界割裂,使得江苏省分属于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区。苏南地区总体上是吴文化的发源地,语言上属于吴语系;苏中与江淮文化更有渊源,语言上属于江淮官话语系;中国南北方划分以秦岭——淮河为界,苏北属于“北方”,受中原文化影响至深,语言上属于中原官话语系。

  不要说江苏全省,就是从其中的一个城市而言,有可能都存在不同的文化背景。比如一直号称“上海北、北上海、北大门”的南通,其实有三种语言:南通南三县(通州、海门、启东)讲吴语(或者说是吴语派系);北三县(如皋、如东、海安)讲江淮官话;而在南通市区的方言叫南通话,这又是一种从吴语到江淮官话过渡的方言。如果分细一点,南通有6种方言:

  著名的经济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在1933年提出了中心地和中的概念。中是衡量中心地能级高低的指标,代表了中心城市扩散能力的大小。省会城市在省域中的是决定中的重要因素,越接近省域的几何中心,其对全省的辐射能力就越强。

  通过比较全国26个省的几何重心和省会的地理之间的距离,我们大致将省会分为以下四类:极度居中型、基本居中型、偏离型和极度偏离型。南京属于偏离型,意味着南京的辐射影响范围有限,难以通过地理中产生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外部效应带动江苏其它城市发展。

  南京常常被调侃为“徽京”,不仅因为它地理上在江苏省内偏居一隅,直接与安徽接壤,也是因为其核心城市的影响力大部分作用在了江苏之外的其它城市。

  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南京虽然属于偏离型,但还存在银川、杭州等这样极度偏离型的省会城市存在,为什么很少听说散装““、散装“浙江”?

  省会首位度通常以P占全省份P比重来衡量。对比各个省会在2018~2019年的首位度,可以发现,银川市虽然地理极度偏离省几何中心,但它以一己之力撑起了全省超过一半的P总量,在P首位度排行榜上位居榜首。南京在排行榜上位居倒数第二,和山东济南同属号召力不怎么强的难兄难弟。所以南京决定奋起直追,江苏省《工作报告》提出“提升南京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南京市也于2019年初发布了一号文件《关于深化创新名城提升创新首位度的若干政策措施》。

  当然,首位度也并非越高越好,省会首位度过高,代表着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特别是在经济较为薄弱的区域,省会中心城市产生的吸附作用往往大于辐射作用。而江苏省整体经济实力的强大,依靠的是均衡发展。作为唯一一个全省的城市都进入全国百强市的省份,江苏在国庆七十周年阅兵式上的上直白地写上了“经济强”。

  南京虽然P首位度低,但不代表它经济实力弱,2019年光南京市的P总量就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P总量相当,位列全国百强市的第11位,只是和它周围的12个小伙伴相比,经济成绩没有那么突出。

  从P总量历年变化情况来看,南京P总量在2014年之后才超越无锡,位列全省第二,但仍和苏州有一定差距。苏中的南通、苏北的徐州虽和苏南地区仍有一定差距,但基本稳定在全省第4、第5名。宿迁市虽在江苏省内连续垫底,但它其实位居全国百强市的第81位,放到四川、云南等其它很多省都可以排到前三位,只不过周边城市太大,导致它的优秀不为人知。

  再来对比苏南、苏中和苏北的财政及人均P情况,毕竟P总量不能作为衡量经济的唯一指标。苏南处于绝对领先地位,镇江和常州虽然P总量上相对落后,但在人均P上与苏锡宁相差无几。南通和徐州虽然在P总量排名在江苏省内靠前,但人均P还是与苏南地区呈现出了明显的差距,说明苏中、苏北地区在人民生活水平方面还有待提高。同时,苏北地区肩负着“粮仓”的,第一产业比重较高,二、三产业发展受到,税收财政收入相对较低。

  江苏“十三太保”在经济成绩上个个都是王者,有了话语权,各个地方的在产业方向的制定上更要互争雄长:自身的产业类型要多元,国家政策支持、市场“风口”上的产业更要应有尽有,从而产生了“大而全”的倾向,导致了产业结构同质化竞争。

  我们分析了江苏省各市“十三五”期间规划的重点发展产业。在先进制造业方面,13个城市中有11个都提出了要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产业,10个提出了要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现代服务业方面,13个城市中有12个都提出了要重点发展现代物流,10个城市提出了要主要发展金融服务,5个城市以上同时提出的产业类别高达10个。

  对标在城市体系和产业结构等方面与江苏省有一定相似性的美国东部城市群,各个城市的产业优势互补,各有所长。纽约是金融中心、工业中心,服装业、交通业也很发达;是美国的中心;是文化中心,科技、教育是其特色产业;以健康制药、制造业、教育和交通服务业为主;巴尔的摩是美国大西洋沿岸著名的港城,以航运业闻名,整个区域内的城市发展趋向多元化。这可能也反映出江苏的城市群基本都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城市之间的功能分化还未形成。

  高等级的公共服务资源,往往与城市的行政级别挂钩,南京利用省会的优势在这个方面扳回一局,勉强维持着“我和我最后的倔强”。

  从卫生资源看,江苏省各城市的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和每千人口卫生机构床位数差距并不大,但是在三甲医院这类优质医疗资源上南京具有绝对的优势,江苏省内的三甲医院有34%位于南京,数量超过全省P排行第一的苏州近三倍。

  育资源来看,南京的高校总数是苏州的两倍,而且不仅在数量上遥遥领先,在质量上也一骑绝尘。江苏省共有15所高校入选双一流名单,其中南京有12所,苏州目前还是主要依靠合作办学的模式优化高校资源。

  然而,江苏的“散装”,也被苏州完美继承。苏州常住人口超过一千万,比人口八百多万的省会南京还高一个级别。但是苏州的中心城区人口仅为333万,只能列为Ⅰ型大城市;而南京中心城区人口超过640万,妥妥的特大城市。

  队伍大了,不好带了。全国前十强县的榜单中,苏州下辖的占了4个,昆山更是利用区位优势、抓住外资进入的机遇加快发展,连续多年位居榜首。因此,也难怪昆山人、张家港人、常熟人、太仓人出门在外从来不说自己是苏州人,与苏州人在外从来不说自己是江苏人异曲同工。当然,像昆山这样的属于省直管县,财税直接归省,苏州市的影响力就没有那么强了。

  综合来看,历史、地理、经济、产业和公共服务资源等方面的因素,共同造就了“散装江苏”。严格意义上,这只是一个现象,但很难说是一个问题。某种程度上,正是苏南奇迹带来了这种“散装”。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区域协调发展将成为推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我国将形成以城市群为依托的多极化增长新格局。在这样的背景下,“散装江苏”如何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最大程度实现区域整体效率的提升?

  《江苏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在长三角一体化框架下加速全省域一体化发展”。事实上,江苏早已经着手引导省内、特别是苏南苏北的联动发展,进一步密切区域协作。

  早在十几年前,苏州就和宿迁共建了苏宿园区,每平方公里土地创造P8.82亿元,像这样的南北共建产业园区,江苏全省大约有45个。今年以来,江苏省内各城市合作明显紧密起来,各个城市之间互访签约不断。表面的“散装”底下,也有彼此不断探索合作的。

  如今,借助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通过推动江苏各地在城市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生态上共建共享,人才、资金、信息上流通,经济和产业发展上百舸争流、各有所长、深度融合,就能够形成健康的区域生态,共同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共同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

  最后,作为第一经济大省的广东和作为第三经济大省的山东,在不少方面与江苏类似,但是并未出现“散装”的现象,个中缘由,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1】省会城市中研究,俞勇军,陆玉麒,经济地理【2】《环大城市生长:城郊的博弈与区县竞争》,城市中国【3】金融女,“散装江苏”是怎么火起来的?【4】巩持平,江苏不“散装”了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