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贾:生命记忆中的诗意境界和人文情怀——刘墉画集序言

※发布时间:2016-2-4 22:04:21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刘墉作品《夜之华曼陀罗》

      迄今为止,刘墉还是第一次在举办他的绘画作品展,但刘墉的大名早就飞进的千家万户。他已无数次到各地、写生、签售他出版的多种著作,用他所得的稿费先后援建了40座希望小学。他集画家、作家、电视主播、新闻记者、家、教育家、慈善家于一身,他的多能和超常的精力令人感佩,他经常是一年要出版好几本书,到处发表,以致他的多种身份遮蔽了他作为一个画家的存在,今天,他的个展终于在举办,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他作为一位专业画家的主体身份和艺术造诣。

      在绘画领域中,刘墉也体现出一种“多重身份”,他不仅画人物、画山水,画风景、画风情,还画花鸟,有时还做做插图和设计,写写绘画技法一类的文字。像刘墉这样一个精力旺盛,永不知疲倦的人,他在每个领域都会做得十分出色,都会引人触目。这个展览也将证明,他在绘画领域做得同样出色。

      刘墉1972年于国立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并且学业,成绩优异,在校期间就在诸多展览上一再获。他师从黄君璧,对传统绘画有过深入揣摩,但他又能跳出传统藩篱,走自己的,建立起自己的艺术风格。毕业四十余载,他始终笔耕不缀,画出许多出色的作品。

      刘墉艺术的三个源头

      纵观刘墉的艺术,可以见出其艺术发生发展的三个源头:一曰情感之源,二曰文化之源,三曰自然之源。由这三股源头活水,形成三江汇流之势,促成他今天的艺术成就和艺术风格。

      一、由情感之源汇成的生命记忆

      2006年,刘墉出版了的一本传记性画册《刘墉的情与艺》,画家用编年的方法在这本画册中选用了不少他从未发表过的“私房画”。说“私房”其实只是和他的情感经历更贴近的一些作品。当我们顺着这条情感的脉络看刘墉的画时,你会发现,他是一个情感十分细腻的人。读他的画,如读沈复的《浮生六记》,情感的蛛丝马迹随处可见。他用情感这条线将他不同时段的作品串起来,仿佛他的绘画日记,记录着他的心历程。比如《童戏》(1969年作),画的是风情,记录的更是他初恋的经历;而在《童年故居》(1989年作)中,则是他儿时的全部记忆,由于失火,房舍早已不复存在,但在他的记忆中依然那么完整,依然那么生机勃勃。在他的笔下,房前屋后的花草树木,都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他尤其不能忘记画中那个在树下玩耍的他和树下那块大石头,因为“石上有个大大的凹洞,我常从附近河里捞小鱼放在凹洞里养。只是不出一天,鱼必死”。像这样储存着他丰富的童年记忆的景物,画起来如何不牵动他的思绪和乡愁啊!儿时画家跟着父亲去钓鱼,犯困了就《睡在父亲怀里》(1994年作),一个何等温馨的夜钓场景!而在《夜窗外》(1994年作)一画中,更是画出了他深夜工作时向窗外眺望的感人景象:“一片日式平房,深夜,都睡了,月影朦胧,洒下如银针般的月光,我总看着灰蓝的屋瓦,觉得它们都在颤,颤着颤着变成一尾尾鱼,游入那‘月之海’”。特别是那些画家记忆中的细节:坐三轮车的情侣,灯下谈心的恋人,牵着小孩夜归的妈妈,在屋顶的猫,对空狂吠的狗.....这些来自记忆的细节描绘已经使这幅画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水墨风景,它深深牵动着画家那颗多情柔软的心,那是他心历程中沫不掉的记忆。

      刘墉的另一张不大的“私房画”《梦回小楼》,咋看之下,一幅普通的水墨风景。因为,很容易被忽略的是那些画中隐藏的细节:这是他在上高中时住过的小木屋:“在楼上跟街边骑单车女生打招呼的是我,那手势的意思大概是叫她从大门进来;那女生则是我太太,当年在师大的女朋友。画成,太太第一个看,我问他像不像我们恋爱的小楼,她点点头,居然哭了。”像这种很私密的情感叙事,构成刘墉画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画面都不大,在一个人的艺术成就中可能无足轻重,但它们在画家个人的情感经历中,却占据着非常重的份量,因此为我们所不能。

      刘墉以花鸟为题材的作品也无不与他的情感经历相关。他在《夜之华(昙花)》一页中回忆父亲移栽昙花和“呼朋引伴”来赏花的往事,不免伤感袭来:“再接着,他一病不起,花依旧在夏秋间绽放,却没人注意,只有偶然早上惊见已经耷拉的花朵.。”刘墉也喜欢画野生的姜花,他在《夜之华(姜花)》一页中讲述了“小时候随父亲垂钓,溪畔总有野姜花,宽宽长长的叶子,月光下闪闪发亮......她不怕水,常一丛丛伸入水中。我在溪边嬉戏,好几次差点被溪流冲走,都因为抓住姜花坚韧的茎叶而保命。”如果不是画家,我们只当一幅普通的花鸟画来欣赏,只能就画论画,怎么会知道画中潜藏着如此惊心的经历!也难怪他把这些画叫“私房画”了,因为就刘墉而言,他画画和写作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他只是把绘画当做一种付诸于视觉的人生叙事的方式而已。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