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人文地理扫描:寻找海南文化的基因

※发布时间:2018-9-23 14:43:58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海南岛传承中原文化的现象,书院的设置和科举考试几乎是中原文化教育的复制品;社会生活方面,中原文化的一个特点是法性,而法性又发展为祖先世系的记载和认同,即来源于孔氏家谱的叙谱传统。这种海洋文明中较为罕见而且带有传接代意义的叙谱传统,在海南也由来已久,且甚为普遍。遍布海南的庙祠堂,颇能说明海岛文化体系里中原文化基因的影响。

  记者采访定安籍文化学者邓光华,读过他提供的定安人的邓氏族谱,该族谱将自己家族人的大事全都作了记录,谁家生了儿子或女儿,哪个兄弟晋升了,考上了什么大学,受到过什么嘉……全都记载在精致印刷的族谱中。这种海洋文明中较为罕见而且带有传接代、光耀祖意味的叙谱,与中原文明一脉相承,在海南也已成传统。

  邓光华对记者说,社会崇尚法律没错,但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往往不是光靠法律就能搞定的,通过族谱对家族人员好事甚至坏事记载的软约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恶,将某些恶念于摇篮中。

  中原文化基因链的存在,在海南民居中可寻觅踪影,侯家大院与主次分明、方正对应的四合院相似,而且堂屋比其他房屋宽敞高大,在院落中突出,堂屋中着祖神位,是家族礼制的中心。逢年过节,婚丧大典或生辰忌日时,家庭都会在这里设祭行礼,出嫁的女儿回娘家也要在这里拜见父母,鲜明地体现中原文化循规蹈矩、祖先认同、家长权威的明显特点。侯家后人侯忠才告诉记者,侯家人的祖先就在广东。

  上述现象说明,海南岛作为一个被文化的岛屿,其文化基因的传承源于中原,从未在文化根性上产生过明显逆上或母体的刻意冲动,即使这个母体起伏浮沉时也初心不改。许多这样的事例:移居到海外已经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海南人,他们回到祖国的故乡时,对祖先的、祭拜之类的礼法,几无陌生感。同样,从海南移居到内地或海外的海南人,清明节前后重回海南故乡时,其寻根问祖的情怀与当地乡亲同样炽热。

  岁月流逝,海南许多大祠、祖庙、祖墓的祭祀仪式渐已失传,春节、清明节有些华侨回乡探亲祭祖,见到仪式失传的情况,难免有些失望。有些地方甚至要叫东南亚国家华侨带回国外的祭祀典仪程式,以便观摩学习,好在毕竟文化基因相同,很快便可相互融合,记忆重现。

  谈及海洋文化,海南省文学院院长梅国云对记者说,海南和教中谭维维整容同样有海神,但性质大不一样。海神波塞冬手持三叉戟,体现征服、冲突的海洋文化,充满紧张对立关系的力量与,吸引人在层面上,行动上也颇具色彩。而我国海岸的海龙王和妈祖,作为正神神,多体现与善良,吸引人们乞求对付不可知的恶,或求得护佑闯海者耕海的平安。

  海南与中国其他沿海地区一样,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人们靠海、吃海、用海、观海、耕海,海洋文化历史悠久且内涵丰富,但受到黄河文化的深刻制约,有着明显的农耕性质烙印。如果把式的岛屿文化称为竞争、扩张性质的海洋商业文化,那么海南岛文化则可称为服从、保守、内向性质的海洋农业文化。但即便同在一个海南岛上,具体情形不甚相同,临海的文昌、琼海、万宁、儋州、东方、临高等地的人们,其海洋文化中的冒险与闯荡的相对浓烈,而历史上受制于交通工具等因素,海南中部的屯昌、琼中、定安和五指山人,其农耕文化的色彩更为明显。

  再以祠堂文化来讲,海南的祠堂与的祠堂的功用是一致的,既是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也是教育后人的地方。人们往往将祠堂规模的大小和维修状况的好坏,视为整个家族子孙后代是否兴旺发达的象征。再比如贞节牌坊,据《琼山县志》记载,琼山地区明清以来修造的各种、科举石牌坊就有213座,节孝、节烈、贞节坊115座。海南的牌坊与中原大地牌坊的存在理由是一致的。

  海南,是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移民岛或移民省,海南文化有其兼收并蓄的特征,更具多元性、多层次和包容性,兼容了中原文化、闽南文化、岭南文化、侨乡文化、黎苗族文化、海洋文化和国防文化。经过历朝历代者的军事征服,人口移入和官员流贬,到了明清之际的海岛文明,可见以中原文化为基因链的特征。中原文化已在体制、社会基础、核心价值观方面,基本完成对海岛文化全覆盖的影响。 (记者 叶海声)返回,查看更多

  文章由325棋牌提供发布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