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人文教育的效果主要在于如何去教

※发布时间:2018-10-14 15:00:33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脖子上有痣代表什么齐鲁晚报:尽管新作是推荐经典之外的阅读,但您作为美国圣玛丽学院英文系教授,二十余年来一直为本科生开设“经典阅读课”,对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相当了解。随着“通识教育”在国内日渐火热,更多人开始重拾人文经典阅读,如何看待“通识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区别?

  在我任教的大学里,人文教育的所有课程都是必修的,学生没有选择。但通识教育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爱好选择。现在中国国内大学的通识教育基本上是个“知识拼盘”,参与其中的教师教的还是自己的专业课,不过换个通识教育的名目而已。

  其实,设置人文教育的课程并不难,但是,设置的课程是否能起到人文教育的效果,主要在于如何去教,正如前耶鲁大学校长吉亚玛提所说,“人文教育是社会的关键,而教学行动则又是人文教育的关键”。伦敦大学教授凯利在《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一书里指出,尽管课程可以教学目标,但是说到底,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在于老师怎么教,教师扮演的是课程“成败关键”的角色。一个大学为全体低年级大学生开设必修的人文教育课,每学期都需要好几十位教授同时上这门课。教授们都是来自各个系科,如果学校没有众多具有一定人文素质的教授,是不可能办到的。

  人文教育指的是“人的教育”,通识教育指的是“普遍教育”或“一般教育”。除了课程设置和教师,这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人文教育比通识教育更强调人的自主意识、思考和判断以及能力。人文教育课的核心是阅读思考,它的教育目标是学以。阅读思考要求的不只是阅读作品,更要在阅读中提出与人有关的价值和意义问题,并细加思考、讨论。在这样的阅读思考课上,如果学生只是阅读文本,而不思考,那么,不管他们阅读多少书籍,也不管他们多么熟悉阅读的内容,这个课都算是一个失败。通识教育课不同,它以传授某种知识为主,虽然有的也会注重思考和讨论,但不可能所有的通识教育科目,尤其是像数学、外语、理化、教育这样的科目,都像人文教育课那样把阅读思考摆在独一无二的。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