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定量任瞳团队】每日资讯20181112

※发布时间:2019-10-6 22:20:51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试点注册制的科创板将在所设立,无疑是上海进博会期间影响国内乃至国际资本市场的重大消息。国内这些年来涌现出一批深度介入某个细分领域,并且有所创新,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企业。但这样的企业往往处于发展的前期或中期,有的还谈不上盈利,有的亏损到何时也难以自知。对这样的企业,如果有资本市场予以支持,显然结局迥异。

  众所周知,注册制虽然一直被国内二级市场千呼万唤,但出于各种原因,实质上一直难以面世。尽管如此,最近这两年监管层围绕IPO与退市的治理,进步实实在在,有目共睹。资本市场很多过去的乱象,也因此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观。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两年IPO提速,过会总量增加,增速加快的同时,整个IPO审核却是趋严、过会率降低的趋势。加上净利润指标并无“绝对标尺”,即高盈利不是过会的保障,赚钱少的公司也有可能拿到IPO通行证。这无疑是朝着注册制道发展的健康态势。

  创造条件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早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但注册制的推进需要严格的退市制度作为后盾。退市难的本源在于上市难。股票市场的优胜劣汰功能不足是ST股票被过度投机的根源所在。长生疫苗事件之后,继“欺诈发行”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原有之外,监管层发布《关于修改〈关于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的决定》,将构成退市的重大违法情形扩容,涉及、公共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和健康安全等领域的重大违法行为的,均可直接启动强制退市。剑指那些严重危害市场秩序,严重侵害群众利益,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上市公司。监管层对退市动真格,让过往炒垃圾股,赌“乌鸦变凤凰”的壳资源逻辑早已悄然崩盘。

  此外,光就科创板这一名词来说,我们并不陌生。三年前俗称“N板”的“科技创新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便已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开盘。主要任务是鼓励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较高成长性或一定规模的科技型和创新型公司到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科技创新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作为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其挂牌规则首要看重的是企业的科技性和创新特征,准入门槛则贯通了此类中小微企业的种子期、初创期和成长期。

  更为难得的是,科创板率先进行了注册制的尝试,对申报挂牌时股权投资机构配套投资或取得第三方专家顾问委员推荐等市场化方式,豁免注册委员会审核。具体来看,科创板实行的注册制有两种。第一种,同联交所的制度,要审核也要过会,审核的重点在于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可持续性和一致性,而不是过去最看重的真实性;第二种,类似于美国OTCBB市场,只要保荐机构配套投资200万元且在两年内不退出,就可以挂牌,豁免审核、直接公示。若在公示期间有人提出,就撤下重新审核,若无人提出,就可以挂牌。第一批27家挂牌公司中,两种模式都有。

  只是,区域性场外市场投资,与场内投资还是完全两回事。即便在场内,投资初创企业,是一个披沙拣金的过程,普通个人投资者很难具备这样的风险识别能力和承担能力,因而不妨细读证监会随后的:将指导所针对创新企业的特点,在资产、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加强科创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引导投资者参与。鼓励中小投资者通过公募基金等方式参与科创板投资,分享创新企业发展;证监会和所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抓紧完善科创板的相关制度规则安排,特别是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把握好试点的力度和节奏。同时,继续推动长期增量资金入市,严厉打击欺诈发行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中介机构责任,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几点,尤其是中介机构“”,可谓拿住了七寸。

  11月10日,《绿色投资(试行)》正式落地。这份被业内人士称为本土化的“责任投资原则”的《》明确了绿色投资的内涵、投资目标和原则,以及开展绿色投资的基本方法,并了绿色投资的评价和监管要求。专家认为,这份行业自律规范,为投资者进行责任投资提供了导向性,在中国绿色投资信息披露制度制定、绿色指标量化与设计等方面发挥重要的政策指导作用。

  随着中国金融对外逐渐深化,责任投资、绿色金融的概念在国内资管行业变得耳熟能详。以(E)、社会(S)和公司治理(G)为核心的ESG责任投资是资管行业新兴的投资策略。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介绍,起草《》一方面是落实绿色发展和七部委《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任务要求,另一方面则是适应行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将作为推动行业ESG责任投资的重要抓手。

  正式发布的《》共分五章十八条,相对于3个月前的征求意见稿有所精简,主要包括了四方面内容。

  一是《》界定绿色投资内涵,明确《》适用范围。绿色投资是指以促进企业绩效、发展绿色产业和减少风险为目标,采用系统性绿色投资策略,对能够产生效益、降低成本与风险的企业或项目进行投资的行为。《》适用于公开和非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或资产管理计划的管理人及其产品。其中,为境内外养老金、保险资金、社会公益基金及其他专业机构投资者提供受托管理服务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发挥负责任投资者的示范作用。

  二是明确绿色投资的目标和基本原则。《》从支持绿色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于实体经济出发,提出基金管理人应从促进绿色环保产业发展、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促进高效低碳发展、履行负责任投资等方面出发,在投资中优先投向绿色产业、节能环保等产业和项目。

  三是明确开展绿色投资的基本方法。《》要求开展绿色投资的基金管理人应当配置研究人员或研究团队,深入分析绿色投资标的中与相关的业务、服务或投入要素,逐步构建和完善绿色投资相关数据库、方和投资策略。标的资产评价指标应包括:风险、负面影响、正面绿色绩效、信息披露水平等维度。基金管理人发行、运作主动管理的绿色投资产品时,应披露绿色基准、绿色投资策略以及绿色成分变化等信息。

  四是明确基金管理人应每年3月底前将上一年度自评估报告连同《基金管理人绿色投资自评表》以书面形式报送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并接受基金业协会监督管理。

  从全球来看,随着交易所ESG信息披露改善,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采用ESG投资比例不断增加,ESG投资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认为,《》是我国本土化的“责任投资原则”,为投资者进行责任投资提供了导向性,有助于形成国内责任投资者群体。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认为,《》将大大推动中国绿色投资的进程,在中国绿色投资信息披露制度制定、绿色指标量化与设计、绿色投资产品的开发与创新等方面发挥重要的政策指导作用。

  王遥指出,《》的标的资产评价指标也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提供了框架。完善和规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将为绿色评估体系和绿色数据库的建立提供较集中、高质量的底层数据,从而为投资者提供准确的产品定价和策略参考依据。

  普华永道的研究报告认为,《》的发布,意味着继银行业、保险业、工商业绿色金融相关管理规范出台后,基金业也即将迎来规范化的绿色投资新阶段。从无到有,从鼓励到合规,在绿色投资的道上,无论在制度建立、组织分工到评估等具体工作,广大基金管理机构都会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

  近日,习总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且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的问题,引起社会关注。笔者认为,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必须实行税收总量控制。在税收领域有“拉弗曲线”:如果企业的税收负担过重,那么,企业的数量就会减少,国家税收来源就会枯竭。反过来,如果企业的税收负担相对较轻,那么企业的数量就会增加,的税收来源就会越来越多。大规模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不是权宜之计,应该从战略的角度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果国家能将企业的税收增长率控制在7%以下,那么,可以形成倒逼机制,精兵简政,通过机构,减少公共开支,从而确保企业在税收负担相对较轻的情况下开展竞争。

  第二,贯彻落实税收原则,不再人为地增加税收种类。当前我国的税收种类控制在20个左右,这是符合实际的税收制度。税收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黄羲定律”,不能人为地合并税收种类,然后增加新的税收种类。

  第三,必须正确处理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之间的关系。当前我国企业所得税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个人所得税也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但是,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一些民营企业经营者把个人的消费纳入企业的成本,从而减少了企业的所得税负担,免去了个人所得税负担。这种做法必须引起税收征管部门高度重视。企业所得税扣除与个人所得税扣出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如果减轻企业税收负担过程中没有统筹兼顾,那么,有可能会顾此失彼。

  第四,企业扣除应当化。是企业税种中的重中之重。减轻企业的负担,是减轻企业税收负担的重要内容。中央为了减轻企业的负担,实行税前扣除制度,企业的技术创新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可以在的范围内加以扣除。这对于减轻企业的负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必须指出的是,扣除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不同类型的企业扣除的范围和项目不同,因此,税收征管部门应当深入研究我国企业种类,根据不同行业企业的性质,制定具体的扣除项目和范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保扣除政策能够减轻企业的负担。

  第五,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必须高度重视企业的关联交易问题。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是社会普遍共识,但是,在减轻企业税收负担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一些企业非法经营问题。部分民营企业人为制造资金紧张状况,目的就是要获得优惠贷款,或者通过破产等方式逃避债务。部分民营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通过关联交易,以非常高的价格获取资金,将利润转移到自己的公司或者财务管理公司。针对这种情况,税收征管部门应当深入调查,并且在掌握确凿基础之上,对企业逃避债务和纳税义务的行为作出严肃处理。部分民营企业以非常低的价格从国有商业银行获取贷款,转而提供给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以相对较高的价格贷款给自己的生产企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资金交易从事特殊的洗钱活动,这对于稳定市场秩序极为不利。税收征管机关必须高度重视一些企业的非法经营行为,防止一些企业利用税收减免政策从事特殊的资金交易,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今年以来A股弱势震荡,权益类基金销售遇冷,但指数的ETF规模却一逆市大增。数据显示,年内ETF基金净值规模与份额双双猛增,其中非货币ETF规模突破3400亿元,较去年底增加逾千亿。

  数据显示,去年底非货币ETF规模为2318.30亿元,今年在存量ETF净申购激增、新发ETF百亿认购资金驰援下,截至11月9日,非货币ETF最新净值规模已突破3400亿元,相比去年底增幅高达近五成。而从基金份额上,非货币ETF最新份额为2240.11亿份,较去年底更是大增了139%。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近一个月A股仍然震荡整理,但增量资金借道ETF入场的步伐却在不断加速,其中股票型ETF净申购总额近50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数据显示,申购资金大多数还是集中于华夏、华安、华泰柏瑞、南方和易方达等一些ETF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上述5家公募合计涌入资金超过400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非货币ETF基金规模长期在2000亿元附近徘徊,而从以往市场表现看,其爆发往往与A股行情有关,而在今年股市震荡下跌的背景下,ETF尤其货币类ETF却实现了规模与份额的双增长。

  据了解,机构仍是今年ETF规模暴增的主力军,除证金、汇金、社保外,保险、券商、信托以及境外机构等也开始大量申购ETF,机构投资者分布趋于多元化。此外,个人投资者对ETF产品的认同度也在提升,部分产品个人投资者持有ETF的增幅高于机构,且在产品中的占比也有所增加。

  对于各资金大举涌入ETF的原因,华安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高级总监许之彦认为,随着A股几轮调整,大多数指数已经到达历史估值低位,且相关公司盈利增长稳定,监管的改变也使得机构投资人占比增大,获取高于指数的超额收益愈来愈困难。而ETF基金不仅成本低廉、便捷高效,还具备运作透明、交易灵活等优点,因而成为众多机构加仓A股的首选标的。

  除了市场估值和ETF的自身优势,易方达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副总经理张胜记认为,还跟大资管新规的促进作用有关。“大资管新规鼓励各类资管计划投资基金等标准化产品,非标准化金融产品的多层嵌套等,ETF作为最为标准化、透明化的基金产品,明显受益。”

  在A股纳入MSCI、养老目标基金获批等诸多利好带动下,今年以来基金公司也逐渐加大了指数产品方面的布局。多家公募人士表示,十分看好ETF等指数型基金的发展前景,公司也将加大在此类产品上的布局。

  居民财富累积催生了理财新需求,金融科技也日渐兴盛,资产配置产品在市场上越来越受关注。基金公司、第三方基金销售平台纷纷推出了相关产品。

  目前来看,基金公司正在陆续推出指数基金,做好资产配置底层资产的布局;第三方销售平台也开通资产配置窗口,引导投资。业内人士纷纷表示,资产配置有未来前景。但从目前国内发展来看,资产配置仍不完善,拓展未达预期。

  基金公司加大指数类基金产品的投入,发行数量逐年上升。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1月9日,指数基金在2016年、2017年、2018年的发行数量分别为48只、80只、78只,占比发行数量的4.17%、8.21%、11.17%。

  基金研究人士表示,一方面,被动式指数基金策略更加清晰、规避了基金经理主动管理的不确定性,降低了风格漂移、情绪波动的影响;另一方面,指数具有较明确的风险收益特征,更有利于在大类资产配置中发挥组合优化的作用。

  与此同时,还有一大批基金公司正在积极谋划推出指数基金。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9日,待审批的基金数量有58只,涉及基金公司37家。

  基金公司也在积极探索资产配置型产品。截至目前,已发行的FOF有23只,其中已成立的基金共有16只;已审批待发行的FOF有25只;待审批的FOF数量达到123只。

  从基金销售来看,多家基金公司在官网、APP等直销平台推出了基金组合、FOF专区。易方达基金开通了智选理财,推出了“波动率择时、二八轮动、二八均衡”三种策略;融通基金开通了组合定投专区,推出了“爱父母孝心定投、爱孩子亲子定投、爱自己圆梦定投”三种策略。

  理财通、天天基金网、蛋卷基金、且慢等多家第三方销售平台也在逐步加大推广资产配置。另外,还有专做智能投顾的理财魔方,推出智能组合提供投资解决方案。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反映,目前资产配置的推广没有想象中的好,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业内共同解决。问题主要体现在基金销量、投资体验均未达到预期。

  去年开闸的FOF,首批6只基金中5只销量在20亿以上,1只发行了8亿规模。经过一段时间推广运行,第二批FOF以及养老目标FOF的发行规模普遍较小。数据显示,今年成立的9只FOF及养老目标FOF规模在2亿至4亿。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1月9日,去年首批FOF中,多只产品自成立以来出现了亏损,亏损最大的达到17.34%。

  一位基金电商人士表示,该公司直销渠道开辟了基金组合专区,整体投资体验都不好。“我向其他平台了解了基金组合,绝大多数的投资者体验不太满意。”

  深圳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即使是一些大型第三方销售平台,推广资产配置都比较难。一位第三方销售平台的工作人员也表示,我们做了很多投资者教育,现在在资产配置上以投入为主。

  对此,“仔细分析客户需求,解决客户痛点,提供适合的投资方案。”理财魔方创始人谙提到,一些互联网平台可能希望把现金管理的客户为资产配置投资者。他们没有了解到复杂性、多样性的客户需求。“对有浮动投资的客户来说,在投资收益上,希望投资保本、投资可接受5%的亏损等等都是不一样的。”

  另外,一位基金公司电商人士认为,目前资产配置没有解决收益问题,FOF风险控制不够,也没有经历完整的牛熊市场。“一家基金公司直销客户高达上百万,但在资产配置方向的销售并不理想。

  在他看来,很多平台的基金组合参考了国外的策略组合方案,并没有结合A股特征,这是导致投资体验较差的重要原因。

  一位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很多底层资产的指数基金,投资管理本身做得不好。虽然是被动型基金,但对成份股还是可以选择的。“避雷、选择真正好的投资标的是基金经理的责任。”

  “未来更需要专业化分工。”谙还表示,资产配置应该交由财富管理公司。在他看来,基金销售平台以快速变现为主,没有能力分析客户的需求;基金公司大都没有足够的数据分析客户需求。“互联网数据,金融解决方案,两者缺一不可。从海外经验来看,先锋领航基金做得很好,基于该公司有先进的财富管理部门。”

  权益市场低迷,式交易型指数基金(ETF)独领,保险、证金、券商各资金争相涌入,ETF规模和份额双双暴涨。A股纳入MSCI、养老目标基金获批等举措进一步提升了公募布局指数工具化产品的积极性。

  今年股市行情低迷,权益产品销售遇冷,ETF规模却逆市暴增。截至11月9日,非货币ETF规模达到3429.81亿元,较去年底增长47.95%,不仅占到指数基金的半壁江山,而且突破了规模长期在2000亿元附近徘徊的格局;ETF基金份额更是较去年底增长近1.4倍,达到2240.11亿份。

  不仅新发ETF吸金能力突出,随着市场波动加大,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指等宽基指数的基金均出现了明显的净申购。其中,华安创业板50ETF份额从年初的2.88亿份跃升至215.64亿份,增长74倍;易方达创业板ETF年内也吸引了近150亿元资金流入,基金规模突破200亿;此外,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也受到资金青睐,年内份额增加近60亿份,累计流入资金超过2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个月来,A股市场仍在大幅波动,资金借道ETF入场的步伐仍在加速。其中,股票型ETF净申购总额接近500亿元,而且申购资金多集中在几家ETF规模较大的公司上,如华夏、华泰柏瑞、南方、易方达和华安基金等,仅这五家基金公司合计涌入的资金就超过400亿元。

  从资金来源看,除证金、汇金、社保等机构外,保险、券商、信托以及境外投资机构也开始大量申购ETF。此外,个人投资者对ETF的认同度也在提升,部分产品的个人投资者持有的增幅要高于机构。

  今年以来,A股纳入MSCI、养老目标基金获批,一系列举措促使基金公司逐渐加大在ETF等工具型产品方面的布局。多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非常看好ETF等产品的发展前景,公司将加大在此类产品上的布局。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9日,年内新成立的被动指数型基金有97只(不同份额分开算),已超过去年全年的87只,2016年的数据为54只;其中ETF有70只。从新产品申报情况来看,截至11月2日,基金公司年内共申报94只指数基金,其中30多只仍处于审核待批阶段,其它均已经获批或完成发行。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的ETF爆发呈现出新的特点。上一轮指数基金大爆发出现在2015年,当时的主力是分级基金。今年除了MSCI相关的指数基金备受公募青睐,申报的债券类及沪港深ETF产品也非常多。此外,除了宽基和行业指数基金,一些细分领域的指数型产品也不断涌现,如近期正在发行的南华中证杭州湾区ETF,是国内首只湾区主题ETF;10月份还成立了首只公募地方债ETF——海富通地方债ETF。

  在年内发行成立的ETF基金中,出现了多只“现象级”产品,如3只央企结构调整ETF,合计募集规模超过480亿元,其中募集规模最大的博时央企结构调整ETF,达到252.22亿元;海富通地方债ETF的首发规模超过60亿元。

  从基金公司角度看,多家公募发行了超过3只以上的被动型指数产品,平安基金、华安基金、华夏基金、南方基金、创新合信基金等公司年内发行的指数基金均超过3只。

  记者注意到,部分中小型公募纷纷将指数型产品作为发力重点。平安基金年内行了4只ETF,合计发行规模37亿元,公司ETF及联接基金合计规模比去年增长了40%。平安基金ETF指数投资部总监成钧表示,从产品类型来看,目前主要还是宽基指数居多,未来随着市场的发展,细分领域的ETF或更契合部分投资者的需求。公司已经了中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题ETF,希望未来更好地为投资者服务。

  今年以来,主动权益类基金募集困难,指数产品受到青睐。为布局更广阔的市场,基金公司开发出不少创新型产品,智能贝塔策略成为指数化投资一个发展方向。

  指数产品走俏,非传统标准指数基金明显增加。今年以来,创金合信、平安、中金、华安先后发行了4只“低波动”指数基金。其中,6月份成立的平安大华MSCI低波ETF为国内第一只低波动ETF;华宝、富国、中邮基金则发力布局“价值”因子相关指数基金,此前已6年未有此类产品面市。

  沪上一位大型公募指数基金经理介绍,上述基金均为因子类智能贝塔指数基金。智能贝塔通过量化方法,优化选股和权重,针对某种市场因子或风格进行,投资特定领域或目标,以期捕捉风险溢价、获得超越基准指数的回报。

  创金合信基金指数策略研究部执行总监陈龙告诉记者,目前基金公司正处于由宽基指数向行业指数、细分主题指数拓展的阶段,智能贝塔或成为下一阶段的突破口。“以金融工程及统计为基础,分析市场超额收益来源,并对长期业绩优异的基金组合进行画像,可以找到对业绩有正向贡献的风险因子,将其以规则化、系统化的指数形式剥离出来,这就是智能贝塔策略或指数增强策略。”

  平安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任何一种产品的出现及发展,都是供给端与需求端合力作用的结果,智能贝塔ETF等非传统指数基金的出现也是如此。从供给端角度来说,大数据的出现、量化分析技术的使用,大幅降低了开发此类产品的成本;在需求端,投资者对股票收益来源的认识不断提高,对因子投资的认可度不断加深,催生出对相关产品的需求。

  陈龙直言,相较于主动型基金与传统指数基金,更具个性化的智能贝塔风格稳定、透明度高、费用低廉,又能够通过特定风险获取Alpha,逐渐受到市场尤其是专业机构投资者的青睐。

  在业绩方面智能贝塔已经显示出一定的获取超额和抗跌能力。选取中证指数旗下与沪深300指数具有可比性的智能贝塔指数验证发现,其年化收益总体超过沪深300指数,其中,低波动率、红利、质量是较为有效的三种策略,且两两组合的复合策略比单一策略表现更好,这些策略在所有熊市周期中均战胜了沪深300指数。

  一位基金公司高级投资部指数产品经理认为,投资者结构以自然人为主的A股市场,股票换手率较高,市场偏向弱势无效。国外现有的多因子智能贝塔更侧重被动投资,国内机构应进一步加强主动管理与被动投资的协同。

  多位受访人士认为,智能贝塔是国内指数化投资的下一个风口,目前公募基金布局此类产品的热情很高。

  平安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的指数化投资将主要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更多因子被发掘,从而诞生更多因子智能贝塔或者复合因子ETF;二是主动产品被动化,可能出现主动的ETF产品。事实上,美国已经有这类ETF,它们采用主动投资方式,但以ETF的形式运作,仍然具有简单、透明、低成本等优势。

  谈及未来指数产品的布局,上述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已经了一只名为中债-中高等级公司债利差因子的ETF产品,是国内第一只债券智能贝塔ETF。

  华泰柏瑞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监柳军坦言,智能贝塔产品是公司重点布局的产品线。“未来FOF和年金类产品投资,需要特色更加鲜明的策略类和工具类产品作为底层标的,智能贝塔 ETF是一个能有效对接这块巨大需求的切入点,能够满足机构投资者对指数产品的多样化需求。近期我们即将推出中证红利低波动ETF”。

  部分在指数投资方面起步较晚的公司也在发力。创金合信基金于今年发行了公募基金公司中首只复合因子的智能贝塔指数基金——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基金。创金合信基金表示,下一步将在特色规模指数、显著有效的智能贝塔指数、境外独特市场指数方面持续创新。

  上周,2016年末债市大幅调整前后成立的委外债基悉数回归面值,收复亏损。但在净值回归期间,委外债基规模已缩水近千亿元,不少资金收回本金后撤离。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受委外债基净值亏损、债市违约风险频发以及资管新规影响,固收类委外资金回流银行系统是大势所趋,未来委外固收资金或越来越少。

  Wind数据显示,11月9日,中债总财富指数创下180.39点年内新高,年内上涨7.44%,收复一年熊市的跌幅,而且比上一轮174.47点高点还有3.49%的涨幅。债券牛市带动2016年末前后成立的委外债基悉数回归面值,不少债基创造了不俗的正收益。截至11月9日收盘,2016年中至2017年中成立的251只委外债基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高达5.5%,这些基金自成立以来平均收益率为7.93%,债市下跌期间成立的委外债基净值全部回归面值。

  然而,在委外债基净值波动、回归面值的过程中,不少委外资金在震荡或回归面值后撤离。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上述251只委外债基总规模为7212.82亿元,比2017年年中规模萎缩968.84亿元,萎缩幅度为11.84%。考虑到债市行情转好,债基净值上涨的因素,委外资金净赎回的规模可能更为严重。

  事实上,2016年,受股市调整、投资者风险偏好下行影响,不少机构资金通过定制债券型基金避险,机构布局债市一度火热。然而,在2016年10月21日中债总财富指数创下174.47点高点后,债市陷入了长达一年多的调整,今年初企稳回升。

  多家公募人士告诉记者,在委外债基回归面值的过程中,他们所在公司的委外债基确实了资金的净赎回。

  一家中型公募高管表示,他所在公司委外债基业绩相对抗跌,净值较早回归面值。但首先收复亏损的委外债基今年却较大规模的净赎回。“今年我们委外资金赎回较多,赎回比例有20%左右,资金主要以银行理财资金为主。投资者心理就是这样,被套了反而持有期限会长一些。我们的基金净值很快涨回去,的赎回现象反而更严重。”

  沪上一名中型公募市场部人士也向记者透露,他所在公司委外基金主要集中在债基、货基和量化基金,去年债市下跌较多时,包含银行、财务公司在内的很多机构资金赎回比较严重。

  “去年的赎回比较严重,当时债市调整较大,违约现象频发,该走的资金都走了很多。如果从2016年债市调整算起,公司的委外债基赎回规模大约在10%。但今年债市行情不错,很多委外债基业绩很好,资金的规模大体保持稳定,我们的量化委外基金规模是在上涨的,不少场内ETF资金的大量申购。”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委外债基规模萎缩,既有基金净值亏损的原因,也有资管新规的影响,固收投资资金回流银行系统也是大势所趋。

  上海一位银行系公募债基经理认为,目前不少银行成立的资管子公司,也要发起成立净值产品,产品的销售门槛会从原来的5万元降低到1万元,公募和银行资管子公司已经处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固收类业务作为银行的传统优势,未来委外资金最大的银行资金来源可能会逐步萎缩,部分个人客户可能会分流到公募固收产品,大体量的委外资金可能是越来越少了。”

  上周MSCI明晟表示正在磋商中国A股在其指数中的权重进一步提高至20%。记者统计发现,已成立的22只MSCI概念指数基金规模达到206亿元。截至11月9日,今年四季度MSCI概念指数基金平均净值收益率为-6.02%。

  Wind显示,截至11月9日,共有14家基金公司行25只MSCI概念主题基金,其中,已成立的22只相关基金规模共计206亿元,相比其成立时规模平均缩水18%。

  高盛亚洲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表示,预计未来15个月将有900亿美元净流入A股,海外投资者对A股前景感到乐观。当前A股估值PE不到10倍,为五年来的最低位,值得配置。属牛的今年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