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民俗乐童心民风添乡愁!

※发布时间:2017-9-8 18:24:03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有民就有风俗,先祖的就镶嵌在民风民俗里,伦理作脊梁,非遗传承树风尚。每一个村都有每一个村的灵魂,族规家风、戏曲、迎案、舞龙迎灯,无不蕴含着祖先对文明的向往、对人真善美的追求。缙云的民风淳朴,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彰显着一代代缙云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转眼又到了元宵节,村里摆起龙头会,将龙头抬至祠堂,案上五谷糕果,在开基始迁祖神主前做了请龙神仪式后,启去小红纸开眼,全村人皆香烛朝拜。吉时一到,鞭炮齐鸣,双狮戏球开道,迎桥灯的精壮小伙们到祠堂前,全村桥灯相接,整道龙灯齐全后,随即浩浩荡荡出发,上本保殿会诸神。

  按桥灯数分发麻酥,每桥一、二双。开道锣声敲响,按曩时线游龙。最前列走着德高望重的三老,手捧香盘执香,次为挑火炮担、蜡烛担,再次为敲双头锣及马牌执事,上写:东平郡吕,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佑我黎民。我和村里一大帮孩子跟在龙头两旁,高擎着鱼、虾、蟹等散灯,自是快活无比。犹如巨龙出游,虾兵蟹将开、护驾。龙灯游田曰踏青,也称察麦。由于人多窄,难免会踩坏麦苗,但没人会责怪的,龙灯过处,愈踩愈发。

  板龙灯迎到有约定的大户人口时,他们都燃放两挂鞭炮和数十个炮仗接龙,用事先点燃的红蜡烛调换下龙口里的燃烛,恭敬地领到厅堂正中的香案上,举行接灯仪式。在壶镇方言里,灯和丁同音,丁就是人丁,他们自然是希望多子多孙多福。接下龙口灯后,他们会恭送上大红包一个,表示谢龙。舞龙队的人敲锣打鼓,高抬龙头,对着门庭各点了三下龙头,每点一下头,众人齐呼:青云得,指日高升,马上封侯。

  龙头游至广场,只能团圈前进,待龙尾进入广场时,龙头已在桥灯之层层包围之中,龙头挣扎着设法逃出包围圈,这叫龙头翻身。此时,远观其灯有来有往,灯火交错,最为壮观。龙头出圈,龙尾又非将龙头包围不可。如此反复戏耍,玩够才肯。人们争先恐后钻龙头以兆龙神,小孩快长快大,妇女早生贵子,老人长福长寿。围观的百姓纷纷拍手叫好,煞是热闹!

  事过数十载,我尚能如此清晰地记得,可见孩时的记忆、孩时的乐,尽在民俗民风中。如今壶镇镇上王小学为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萃取本地的大型民俗活动精编成册,冠名为《最忆是民俗》,对小学生进行拓展性民俗教育,确乃功当代而利千秋之举!

  综观其书:龙飞舞,阁喜抬,灯祥照,案传神,叉滚抛,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喜庆有加,有余。直教学子赏心悦目、乡愁倍添!龙的传人,脊梁因之而坚挺,因为传承的是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贯穿的是千古不朽的文脉,激发的是少年的爱国爱家情结!返回,查看更多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