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浙江“网红”村是怎样留住乡愁的?

※发布时间:2017-9-3 12:09:00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近日召开的粤东西北协调发展暨产业共建工作现场会明确要求,“扭住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力争三年见成效、五年大提升、十年根本改变面貌”。广东此前也确定了以2277个省定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为突破口,全面带动我省新农村建设。

  这是广东深入贯彻落实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论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南方日报今起推出“村美民富广东实践”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现广东新农村建设实践和,为广东加快新农村建设、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探寻良策。日前,报道第一组团赴浙江、江苏、广西、贵州四省“取经问策”,敬请垂注。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洞桥镇文村,因为“傍”上了国内首位普利兹克建筑获得者——王澍一夜成名;《爱莲说》作者周敦颐的家乡桐庐县环溪村,凭借“莲文化”引来游客无数;杭州市富阳区场口镇东梓关村凭借江南水墨画般的景观被网友誉为“最美乡村回迁房”……近年,浙江涌现出一批知名度、率颇高的“网红村”,在全国新农村建设热潮中形成了独特的“网红”现象。

  这些“网红村”是怎么红起来的?为什么它们偏偏在浙江扎堆出现?人们印象中人文荟萃、积淀深厚的浙江又是如何做到这些的?日前,南方日报记者远赴浙江一探究竟。

  村口的古银杏高大葱茏;青源溪、天子源溪两条溪流犹如舞动的绸带,将整个村庄环绕;爱莲堂、尚志堂、安澜桥、保安桥等古建筑静静地“躺”在村中各个角落,炎炎夏日,游人如织,一派忙碌的景象……这里就是在浙江远近闻名的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也是时下因“莲文化”而崭露头角的“小网红”。8月,从上海、杭州等地前来避暑的游客让环溪村40家民宿迎来了全年最忙碌的季节。

  环溪村的改变始自2003年浙江省实施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到2010年,浙江又进一步作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决策。环溪村村干部坦言,政策的“东风”是村里解决过去“脏乱差”的第一推力。得益于财政支持,环溪村基本完成了全村的综合整治。

  2012年,浙江在“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上,全面启动历史文化村落利用工作,提出将“修复优雅传统建筑、悠久传统文化、打造优美人居、营造悠闲生活方式”作为历史文化村落利用的方向。

  环溪村90%以上的村民都姓周,是《爱莲说》作者——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聚集地,也是浙江省级历史文化区古村落之一。

  “守着金饭碗却不能给村民带来‘实惠’,何不围绕大做文章?”环溪村在杭州天景水生植物园专家的帮助下,充分挖掘“莲文化”,完成了旅游规划设计。最终,“编织”出一幅布局紧凑、错落有致的“山水画”。环溪村村民笑称,这都是“多亏了老祖的荫蔽”。

  像环溪村这样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而成功“挖”出来的网红,还有杭州市富阳区东洲街道的黄公望村。

  黄公望村地处杭富沿江公沿线,紧邻富春江,是元代画家黄公望隐居地。他的作品《富春山居图》所绘的正是富春江沿岸的秀美山水,这里也成为华人的心之神往。不过,从前大部分人都只知黄公望,而不知黄公望村。

  2010年开始,富阳区将黄公望“风情小镇”创建和黄公望隐居地建设结合起来,累计投入1.2亿元进行提升。当时,恰逢浙江博物馆《富春山居图》剩山图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合展呼声渐高。富阳区抓住这一契机,利用黄公望的“名人效应”,推动4景区、杭州市乡村旅游示范点等头衔落地,并在这里举办了一系列知名网络活动。黄公望村自此一举成名,至今热度不减。

  “文化遗产”不仅使黄公望村大变样,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村支书夏介绍,村中的小院落每到周末都会住得满满当当,生意好的农户年收入可高达上百万元。

  在浙江省人民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顾益康看来,环溪村、黄公望村的做法,正是浙江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经验,“美丽人文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所在。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挖掘村庄文化和历史文化资源是一宝”。

  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浙江先后启动172个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和868个历史文化村落一般村的利用工作,修复古建筑3000余幢、古道212公里。

  像环溪村、黄公望村这样的村落之所以能成为“网红”,历史文化遗产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如果没有这些先天的历史、人文资源,怎么办?富阳区洞桥镇文村“另辟蹊径”,找到了出。

  文村新民居工程之所以能走红网络,与其项目负责人、中国首位普利兹克建筑获得者——中国美院教授王澍脱不了关系。这个,有“建筑界诺贝尔”之称。

  2012年,王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后,富阳区就开始力邀他为当地设计项目。想要“挑战建筑界最难的领域——农居房”的王澍,便选择了文村。

  在王澍的设计中,“拆新保旧”是开始最让村民费解的。首期试点区块需要拆迁12户新房,村民郎根强建于2003年的房子便位列其中。“听说过‘拆旧建新’的,没听过还有‘拆新保旧’的。”郎根强有点想不通。

  走进文村,河山溪对岸24栋民居临水而建、一字排开、古朴庄重。房屋整体呈现灰、黄、白三色基调。灰色的墙面是当地的杭灰石,采用本地“石头打墙”工艺;的夯泥墙,取材于当地的黏土,经过水洗、粉碎、筛选等传统工艺,“夯出来的墙头更加坚韧、光滑和透气”;部分墙面仍采用传统的白色石灰。在后山青黛色的背景下,整个村落近看整洁大气,远望充满张力。

  如今,搬进新居的郎根强已然尝到了甜头。虽然房子外观古朴,内部设计却很现代宜居,“来我们这儿参观的人特别多”。

  从规划设计到项目落地,仅仅三年时间,文村“名人”一朝成名。除了王澍,这也与当地灵活的不可分割。

  浙江美丽乡村经济文化研究院王国灿表示,像文村一样,因为自身历史文化底蕴不算丰厚,那就要“先天不足后天补”。“补”可以是“蹭名人”“蹭热点”,也可以自己“讲故事”“造热点”。用文化元素为新农村建设注入灵魂,都是有益的探索。

  当然,“网红”虽好,却不常有。“网红村”的出现,有因缘际会,也有后天努力。重要的是,如何总结“网红村”可借鉴、可推广的模式、经验,并将之复制到千千万万的新农村建设当中。

  杭州市富阳区农办(百千办)工作人员孙丙会说:“从文村的案例中我们发现,好的规划设计可以发挥关键作用。”

  从2015年起,富阳区开始引入全国知名设计院所,以每年20个村的速度,打造100个各具风格的特色村。今年7月开始,富阳区又掀起了一场美丽乡村最美设计“大比武”。

  文村、东梓关村、望仙村、秉贤村……一个个因设计而改变风貌的特色村,如雨后春笋般浮现到面前。

  顾益康将其总结为“科学规划引领”。他介绍,浙江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注订完善县市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精品村、风景线规划,统筹规划农业产业、农业园区规划与村庄布局规划,加强空间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之间的衔接。

  据了解,浙江省提出,到2017年实现县(市)域总体规划保留村庄的规划全覆盖,全面完成4000个中心村的村庄设计,实现新启动的整村整治建设村庄设计全覆盖;到2020年全面完成包括中心村、美丽宜居示范村、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景中村等在内的6000个村的村庄设计。

  孙丙会从一线的实践中总结了一条经验:要始终一张蓝图干到底,在设计时不能千篇一面地把城市建设的格局套用于农村,在村庄设计上一定要与村庄类型、文化底蕴、基础设施相结合,不能一味搞“高大上”。

  “最早,乡村建设是把城市简单复制到乡村,到处是大马,小洋楼,但乡愁不见了。后来,乡村建设是修旧如旧。但我们发现,住宅的基本功能缺失,老百姓住得不舒服,年轻人不愿意来。如今,乡村建设发展到了第三个阶段:能传承文脉,能让村民满意,又让游客。村庄规划和农房设计就尤为重要了。”孙丙会说。

  “鸡毛换糖”,是指在那个物资匮缺的年代,小商小贩走街串巷,以红糖、草纸等低廉物品,换取居民家中的鸡毛等废品以获取微利。

  在西武山村,“鸡毛换糖”其实是一个店的名称,村民在这里用垃圾换取一些生活用品,而“店小二”就是村干部。300个烟蒂兑换打火机一只,50只塑料袋兑换鸡精一包,20个塑料瓶兑换牙膏一支,10节旧电池兑换酱油一包……“就是想办法改变老百姓随手扔垃圾的习惯。”“鸡毛换糖”主推者之一、旧县街道妇联王芬说。

  “虽然兑换的礼品都是些小的生活用品,但是百姓都很高兴,纷纷将家里的垃圾拿来兑换。”西武山村妇代会主任陈说,所有兑换礼品开支都是由西武山村籍商会的人员以及当地百姓自发集资而来的;每个月回收的这些垃圾,则由村干部做好分类处置。

  谈及“鸡毛换糖”店的由来,王芬告诉记者,西武山村有村民200多人,而外来人口有1000多人,卫生差、垃圾多、分类难一直是个“老”问题。为此,村干部动了不少脑筋,他们多次深入调研,听取村干部、群众意见,决定设立“鸡毛换糖”店试点。

  自从有了这家“鸡毛换糖”店回收生活垃圾,西武山村内垃圾乱扔的现象大大减少了。“老百姓也慢慢形成了习惯,有些村民走看到,都会自觉捡起以筹集起来换礼品。”王芬说。

  今年5月初,该镇后岩村按照“村集体补助、社会支助、村民自筹”的思,在村民自愿的基础上,自发创建了后岩村“美丽基金”,每年不少于10万元,主要用于励在庭院整治、垃圾分类、河道保洁、文明城市创建中表现突出的农户。

  被励农户将签订承诺书并统一制作成红旗贴在农户口醒目处“树旗帜表决心”。村出台考核办法落实惩举措,实行和联系农户考核,每月不定期督察打分,并在村里的红黑榜进行公示。

  对检查全年无差错的农户励500元/户/年,被县级正面报道的励升至1000元,被市级及以上宣传报道的升至2000元;被暗访第一次以为主,第二次扣款50元,第三次扣款100元,第四次取消享受“美丽基金”的机会。在所联系的农户出差错时,在当月的先锋指数考核中扣5分,所联系的户中累计出错6次取消年底评优资格。

  此外,在浙江,还有“长”制、“绿色账本法”等乡间经验和做法,它们共同为浙江美丽乡村建设贡献着力量。

  目前,浙江已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的标杆省份。浙江的美丽乡村建设与当前广东全面推进的新农村建设都是为了最终实现村美民富的目标。

  对于浙江经验,顾益康总结了八条,即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互促共进,美丽乡村建设与文化建设互促共进,美丽乡村建设与美丽经济互促共进,美丽乡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互促共进,美丽乡村建设与社会建设互促共进,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互促共进,美丽乡村建设与美丽党建互促共进,美丽乡村建设投入与社会投入互促共进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投入机制上,顾益康认为要把主导、农体、社会参与的全社会共建的贯穿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充分发挥财政投资在美丽乡村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不断激发农民群众、农村集体在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人翁意识和建设主体作用,实现从要我建设美丽乡村到我要建设美丽乡村的转变。同时,以“美丽乡村既是农民生产生活的美好家园,又是城里人养生养老的幸福乐园”的新定位,来吸引市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美丽乡村的新机制。

  顾益康,建设美丽乡村,应该要从省委、省的层面高度重视,公共财政大力支持。“城镇建设用公共财政进行投入,农村建设为什么就不行?”

  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多部门各地方要形成合力,顾益康认为,发力点应该要放在县一级。“最好每一年开一次现场会,一定要把现场会放在县一级,让先进的县、镇交流经验,这一点对广东来说也适用。”

  顾益康同时表示,建设美丽乡村要与经营美丽乡村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农民才能真正从美丽乡村建设得到实惠,美丽乡村才能持续发展”。

  顾益康还特别点出乡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弊病,强调不能完全用城市建设的思维去建设农村,“城市应该是时尚动感快节奏的,而乡村应该是美丽慢节奏的”。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