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那些年生活习俗上的风华2015年5月6日星期三

※发布时间:2015-5-6 19:07:06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蓦然回首,那一个时代距离我们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

  都说每个中都有一个唐朝,但他们心中的唐朝似乎又是相似的。思绪中,总有唐朝婀娜多姿的仕女、长安的十里教坊里如泣如诉的古乐、游吟诗人的悲歌。就连远离长安的江西,在隋唐时期也是闻名全国的歌舞之地。

  唐朝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时代?有人说,那是中国历史上最宽容、最的时代,其容纳百川的自信和气魄,使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我们不妨从文字当中回到唐朝,去寻找除了衣食住行以外,唐朝的江西人在生活习俗方面的各种风华。

  即兴行酒令有如作诗

  在诗仙李白现存的千首诗中,提到酒的约有六分之一。酒在其诗文中占如此比重,可谓人不离酒、诗不离酒。酒对于唐代的人来说,必不可缺,诗人有了酒也就有了灵感,就连行酒令也充满诗意,这与当今人的行酒令颇有不同,那时候没有才华的人根本就无法作行酒令。

  唐五代,江西地区饮酒之风素来兴盛,酒令也比较盛行。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鞍马》呼教住,《骰盘》喝遣输。”这里说的就是江州一带行酒令的情形。江西也出现了一些酒令高手。《太平广记》记载说,唐后期,吕用之父吕璜,“以货茗为业,来往于淮浙间。时四方无事,广陵为歌钟之地,富商大贾,动逾数百。璜明敏,善酒令,多与群商游”。

  江西第一位文科状元卢肇,在一次筵席上以眼前之事为令,尾句须有乐器之名。卢出令道:“远望渔舟,不阔尺八。”当时酒桌上还有唐代三朝宰相姚崇之孙姚岩,他饮酒一杯,作凭栏之状,即席还令道:“凭栏一吐,已觉空喉。”其中的“尺八”即箫管,因管长一尺八得名。“空喉”即箜篌的谐音,也是古代的拨弦乐器。两人即景出令,十分工整,都颇富才情。

  当时江西文人感于时代风俗,也对酒令有记录。如,出酒令:“上水船,风太急,帆下人,需立好”,答曰:“上水船,船底破,好看客,莫依舵。”

  滕王阁是歌舞的乐园

  公元675年,一名青春热血的白衣少年前往交趾,过南昌时恰逢滕王阁重建竣工,东道主洪州都督大宴宾客,并有意让女婿夸客扬名,早就嘱其作好一篇序文。那日在席间,问谁愿意为古阁重建赋序一篇,有点类似于今天的征文大赛,或者说文学选拔赛。众人皆摇头,却不料半上杀出个王勃来,“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一气呵成,自此滕王古阁一序传千秋。

  这次宴会捧红了年轻的王勃,却也反映出滕王阁的名楼地位。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唐代的滕王阁是歌舞的乐园,主要表演宫廷燕乐以及当时流行的民歌民舞,如番乐胡舞、春莺转、蛮、六么、杨柳枝、拓枝舞等。其中,歌曲以伊州大曲最为流行,舞以拓枝舞最具特色。伊州大曲是以伊州地方流行的小曲为基础,在其前后加上引子和尾声,以蔓延其声调的大型乐曲,唐朝天宝年间由西凉节度使盖嘉运献于朝廷,乐署改编之后流传全国。

  滕王阁经常上演伊州大曲。时人李涉《重登滕王阁》诗云:“滕王阁上唱伊州,二十年前向词游。半是半非君莫问,西山长在水长流。”

  拓枝舞是西北少数民族舞蹈,舞姿节奏明快,旋转迅速,刚健婀娜兼而有之,主要以鼓伴奏。舞者多为青年女子,技艺高超,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得到唐朝社会各阶层的极大喜爱,江西地区也非常流行。

  大多人对唐朝的印象,总离不开婀娜多姿的仕女、长安十里教坊如泣如诉的古乐。唐人尚歌舞,就连远离长安的江西也是闻名全国的歌舞之地。六朝时期,江西《浔阳乐》是当时民歌一大品牌。《太平广记》记载:江西人伊用昌妻“音律女工之事,皆曲尽其妙”,“多游江左庐陵宜春等郡”,“爱作《望江南》词,夫妻唱和。或宿于古寺废庙间,遇物即有所咏,其词皆有旨”。可见,伊用昌夫妇是江西民间流浪歌手。

  就在中原歌舞进入江西时,任职江西的官员也带来京城的歌舞,比如唐前期的滕王李元婴建成滕王阁享受歌舞之乐,积极引入北方的歌舞艺术。安史之乱后,一些著名的音乐家和舞蹈家不得不南移,进入江西的也不少。善于鼓琴的洪州人崔季真就是来自北方。天宝时,宫廷乐师曹善才有琵琶绝技,桃李天下,其中就有一些人南移到江西。

  元和十一年,白居易在浔阳江头碰到一位南下的演奏家,这就是著名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女。

  一年到头都是岁时节令

  生活在现代的人们恐怕难以相信,唐代的节日有多少。从高适诗中的除夕、韩愈诗中的中秋、杜牧诗中的清明、王维的重阳、杜甫的白露到卿诗中的寒食,以及刘禹锡的端午,一年到头都是岁时节令。

  整整一个正月,唐朝人都是忙碌的。春节前半个月自不必多说,正月十五是上元节(元宵),活动以观灯为主。唐代包括江西在内的长江流域有上元节张灯以贺的习俗。元和年间南昌进士熊孺登《正月十五日》诗云:“汉家遗事今宵见,除灯几处张,深夜行歌声觉后,姿姑神下月苍苍。”上元之后是中和节,节日从正月半开始到月终结束。节日期间多为饮宴、游玩,除此之外,、民间有进书、献新谷、上春衣等重农意味的活动,士庶人等还有以刀尺等物互赠的习俗。村社还会酿酒作中和酒,称为“宜春酒”,祭农神。

  不过,古人看来也有节日综合征。中和节为庆新年活动的最后一次,正月晦日是最后一天,一月的欢乐游玩到此完结,又使人徒增惆怅。长期在江西做官的南唐李建勋作《正月晦日》一诗表达了这种心情,诗云:“莫倦寻春去,都无百日游。更堪正月过,已是一分休。”

  接下来不得不提的是,我们的祖辈居然曾经在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里用火,以吃冷食度日。这段日子就是寒食节。寒食和清明是农历三月的两个节日,时间相近,活动相似,主要是扫墓、祭奠先人。

  魏晋时期,长江流域的荆楚(江西)地区已盛行寒食节,到了唐朝寒食节比清明重要,为全民的节日。节日中,人们为防止寒食伤身,还穿插着各种体育活动,如斗鸡、走马、蹴鞠、击球、荡秋千等。时人将祭祀和游春相结合,江西地区也极为盛行。曹松的《钟陵寒食日郊外闲游》中写道:“可怜时节足风情无奈春风输旧火,遍教人唤作山樱。”

  “妻管严”屡见不鲜

  对比今天的闪恋闪婚,唐朝时虽然,但婚庆礼仪极有讲究。唐代婚礼习俗承袭古代传统“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只有六礼具备,婚姻才算过关。如果男女非礼苟合,会被认为是淫奔。不过完备的六礼一般都在官僚士大夫之家实行,普通百姓不要求完全齐备,仅选择主要环节执行。

  婚礼中最受重视的是成亲之日。从迎亲开始到新娘入门,进洞房到见公婆,过程繁琐。唐人封演《封氏闻见录》中记载:“近代婚嫁,有障车、下婿、却扇及观花烛之事,又有卜地、安帐、并拜堂之礼。上自黄室,下至士庶,莫不皆然。”江西的婚俗大致与此相同。值得注意的是,今天南昌人的婚宴一般都在中午举办,但唐时婚礼却在傍晚举行。当时的人认为,如果不在晚上举行,则会被认为“黩礼”。洪州钟传嫁女江夏杜洪之子,举行婚礼时,“时及昏暝”,就是说已经到了天黑黄昏时候。

  《唐摭言》卷八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彭伉与湛贲为袁州宜春人,彭伉的妻子是湛贲的姨娘。彭伉进士及第之后,妻子家族设宴庆贺,湛贲夫妻也是宾客。贺客都是官人名士,“伉居客之石,一座皆倾”,而湛贲此时乃是县中小吏,所以被“命饭于后阁”,湛妻愤然丈夫说:“男子不能自励,窘辱如此,复何为容!”湛贲在妻子的激励之下发愤读书,后来果然一举登第,众人对他的态度立即判若霄壤。可见,科举也对婚后生活产生了影响。

  由于唐代妇女地位并不算低,“妻管严”时有出现,两性关系相对。“妇强夫弱,内刚外柔”的现象普遍而突出,妻多妒悍、“怕妇也是大好”是当时的社会风气。离婚、改嫁之风在当时比较普遍,江西地区有不少例子。据记载:洪州高安人刘骘,其妹马头,先嫁“北来军士任某,任卒,再适军士罗氏”;豫章人谢小娥之夫在江湖中为盗所杀,小娥为夫报仇后,她家乡的豪族高门争相求聘。这说明,时人对子女再嫁没有什么,也不歧视。此外,夫妻不和而协议离婚也受法律。《唐律户婚律》:“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夫妻“义绝则离”。

  (注:文中所涉史料来源于陈金凤著《江西通史隋唐五代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