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2017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举行

※发布时间:2017-10-27 21:57:54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来自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近50位学者围绕“中国的生态-问题研究:十年来的进展与不足”的主题,从史、生态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等多个学科的视角展开深入研讨。他简要介绍了生态人类学的学科理论研究、实践研究,生态文明与制度建设关系的研究,自然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自然区生态系统文化价值评估研究以及生物文化价值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在演讲结尾时。当天下午,大学哲学系教授卢风则围绕“国内哲学研究现状和趋势”的主题进行了报告,他从生态现象学研究、美德伦理学研究、哲学本土化研究、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生态文论研究等角度总结了学哲学的特征,即哲学是一种新哲学。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吴楠)10月21-22日,由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社会科学处、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南京工业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主办的“2017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在南京举行。来自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近50位学者围绕“中国的生态-问题研究:十年来的进展与不足”的主题,从史、生态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等多个学科的视角展开深入研讨。

  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巩建鸣在致辞中对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本届论坛举办正值党的十九大召开,习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对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因此显得更有意义。巩建鸣表示,论坛的举办对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对《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他希望论坛进一步创新形式,吸引更多的青年学者参与,扩大影响力。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张玉林对本届论坛主旨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他强调,此次论坛不仅设置了报告人,还设置了评议人,希望与会专家将此次会议当做是和的机会,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开幕式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华围绕“史研究者的迷茫与纠结”这一主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在演讲中谈到了史学科概念不明晰、话语不统一,研究喷涌而出,然而却呈现细碎化的现象等方面的困惑,并提出史应该以生命为中心进行思考。评议人南京大学访问教授郝帝文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补充和评议。他介绍了史在学术的源流。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祁进玉围绕“近十年来我国生态人类学研究综述”这一主题进行报告。他简要介绍了生态人类学的学科理论研究、实践研究,生态文明与制度建设关系的研究,自然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自然区生态系统文化价值评估研究以及生物文化价值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在演讲结尾时,提出了自己关于“生态人类学与民族生态学、生态民族学的关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结合”、“何为生态文明?”“全球化、生态文明体系与现代性、后现代的关系”、“人类学的整体观及其理论与现实意义”、“生态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等问题的思考。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教授罗康隆对这一报告进行了补充和评议。他认为,生态生计生命这“三生”问题是生态人类学研究的方向。并围绕文化区、生态补偿、生态人类学研究对象等问题谈了自己的观点。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耿柳娜围绕“问题的心理学视角:近十年国内心理学研究述评”这一主题进行汇报。她介绍了国内心理学发展特点,并从环保行为研究、风险议题研究、与健康研究这三个视角介绍了国内心理学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反思与展望。她认为,问题的复杂性使其无法单独靠一门学科进行完整解释,而心理学对推进学科交融合作,弱化学科壁垒,促进研究学术共同体的建设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推进学科交叉共融,弱化学科界限,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加强应用研究,立足本土研究,加强国际对话等。评议人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苏彦捷提出,心理学研究为其他学科提供了微观的研究和,但仍较缺乏问题 ,如何在中国生态-研究中,去和大问题相呼应,还有待于进一步从其他学科借鉴经验,进一步完善。

  推荐: